執筆人:孫立群台北市立大學 副教授
執筆人:孫立群台北市立大學 副教授
中國大陸國台辦在二月二十八日公布三十一項「惠台」政策,主要內容包含對台灣個人及台資企業的優惠或是與大陸人民同等的待遇。政策一經公布,滿街政客當然不會錯過與政府共唱民粹嘴砲相聲的機會,一時之間「統戰」威脅之聲四起,彷彿台灣又回到了「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年代。一個月過去了,除了由行政院副院長組成專案小組因應,最後提出了「四大面向、推動八大強台策略」的口號,蔡政府與名嘴們基本上已不再關心「惠台」這件事了。
行政院提到,「惠台」政策可歸納為台商投資、土地及稅率優惠、銀行、教育、文化、影視產業、公益及醫療等七大類,三十一項中只有七項是新增的,「目的是從台灣引進技術、資本及人才,協助中國大陸……」果真如此,我們不禁要問,台灣正處於經濟發展不振的時期,為什們蔡政府從未想到要「利用台灣技術、資本及人才,協助台灣……」,直到大陸祭出「惠台」政策後才想到要「因應」?
行政院在提到陸方的七大類「惠台」政策時,採用一貫貶抑對手的態度,吹口哨壯膽。至於八大強台策略方面,除了用禁止的方式防堵技術、資本與人才流出,其餘大多就是口號及新瓶裝舊酒了。其實,影響大陸「惠台」政策是否能夠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台灣,而非在大陸。眾所皆知,技術、資本及人才本來就會向報酬率高的地方流動,如果同樣的技術、資本及人才在台灣的報酬率高於在大陸,實在不知道大陸可以憑什麼「惠台」?更別說台灣的生活環境、法治及民主制度皆優於大陸。所以,如果蔡政府覺得大陸的「惠台」政策對台灣是威脅,那請告訴我們為什麼台灣會被你們玩到留不住技術、資金及人才?反之,如果台灣的技術、資金及人才,在大陸確實可以得到比在台灣更高的報酬率,請問蔡政府又有什麼臉阻擋台灣的技術、資金及人才追求更佳的出路呢?
過去數十年,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統戰工作從未停止過。面對對岸常態性的統戰工作,如果蔡政府只會利用對方的統戰來作為施政不利的藉口,台灣終將持續衰退。台灣目前需要的,不是檢討對岸,而是要了解對岸、檢討自我。唯有持續地了解對岸,不斷地自我檢討,台灣才有進步的可能性。兩岸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劣,正是目前大陸對台灣產生磁吸作用的主要原因。不論大陸的三十一項政策是「惠台」、「虛台」或是「弱台」,要想成功,都必須建立在台灣的「不進步」上。一旦台灣有足以拉高技術、資金與人才報酬率的良好產業環境,大陸對台的磁吸效應將很難發生。
面對中國大陸強勁的經濟發展力道,台灣將持續面對其磁吸效應。口號與嘴砲只會讓台灣更加沈淪,政府唯有打造良好的產業環境,才能留住台灣的技術、資金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