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蘇進強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公開表示,「九二共識」不能視為打開兩岸僵局的鑰匙,「因為台灣找不到這把鑰匙」,引發外界的質疑。而被視為綠營「中國通」的台大教授陳明通,無巧不成書的與大陸新任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同日就任新職,由於他兼具論述與實務的經驗,與大陸對台系統有深廣的互動,是蔡政府閣員少數被藍綠多數肯定的部會首長。
雖然他說「陳主委不能回答陳教授的看法」回應立委質詢,但「陳教授」時期的「阿通師」對兩岸關係的研究見解,與蘇起、施明德、張五岳、洪奇昌、焦仁和等人共擬的「處理兩岸關係原則」,主張以「大一中架構」取代被窄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的確是超越黨派意識型態,不同於民進黨思維,而傾向自信、開放、包容的兩岸關係,雖然尚未被大陸接受,卻也為兩岸關係開啟新的思維與視野。
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大陸網路上的「武統」聲量甚囂塵上,台灣各界對習近平的政治報告普遍不樂觀,認為可能出現強烈的「統一時間表」或武統的威嚇,幸而習近平仍以「九二共識」及「和平統一」做為對台政策的基調,讓兩岸緊張的氛圍降低不少。陳明通的上任也被大陸涉台機構視為另類的善意。他上任後立即重申,兩岸關係需以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根本,其論述雖然與蔡英文上任前後的宣示相較並無新意,但卻也顯示民進黨政府仍將遵循憲法本文第四條「中華民國既有之疆域」及為因應「兩岸統一前的需要」而制定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此內涵與大陸的「一中原則」或有差異,卻未背離「一中精神」。
而陳明通也明白指出「九二共識」是台灣內部糾纏不休,藍綠爭議不斷的名詞,他呼籲大陸應該有「九二共識」之外的新思維。在此同時,與台灣朝野政黨及學界頗多互動,被視為大陸「知台派」的廈大教授劉國深,則在台北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指出,台灣問題的解藥在大陸自身的發展,民心向背是兩岸政權之爭的關鍵,蔡政府以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其實距離承認「九二共識」只差一點點。
蔡政府是否承認「九二共識」需要民進黨自己解決。劉國深並進一步呼籲兩岸都需要創新話語體系預防衝突,他也指出民共最大的問題在於雙方欠缺互信,因此「回歸雙方法理上的交集,是建立互信、爭取和平的最佳還擇,同時減少兩岸不必要的話語衝突。」他認為陳明通與劉結一會面、會談並非不可能。
陳明通與被視為大陸涉台系統重要智庫學者的劉國深其實都是老朋友,立場或有不同,二者對兩岸關係的見解卻互通有無,二者的理性論述對兩岸關係都發揮了潤滑或剎車的正面功能。陳明通「創新話語」的論述能力應為歷任陸委會主委之最,但兩岸關係不只在於怎麼說,而在於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互信。
坦白說,賴清德找不到「九二共識」的鑰匙,有其意識形態的成見,但不糾纏於名詞之爭,卻可重溫「九二會談」歷史事實,辜振甫過世前也曾以「九二諒解」鋪陳九二會談的結果,沒有九二會談的歷史基礎,又何來今日的兩岸三通、和平發展,乃至兩岸經貿相互依存,台灣每年從大陸賺取的貿易逆差近千億美元,又豈能抹煞「九二諒解」?
「九二共識」沒有形諸文字,也不是正式的文件,但兩岸相互諒解不涉「一中」的內涵,不就是兩岸交流、和平發展最大共識與動力?從中華民國的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忘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及相互尊重、諒解的初心,民共互信與兩岸賡續和平發展的鑰匙,即在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