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每次放假由北部返家,總是會幫忙分擔家務,工作完畢後,參加按摩社的他,會來一回按摩服務。我感激他的貼心,他說:「沒什麼啊!老爸就是這樣對待長輩的啊!」
的確,老公對長輩都是十分體貼的。就對自己父母來說,除了金錢的供給之外,他還會努力講笑話、耍寶,博取父母的笑聲。重點是他不覺得吃力,也沒有不耐與煩躁。
除了對自己父母,每次娘家聚會,他總是熱情話家常,岳父、岳母的需求,也是使命必達。至於鄰里的長輩,也一定寒暄問好,幫東幫西的,頗得老人家們的讚賞。
怪不得小孩會學到體貼的好行為,原來父母的一言一行,小孩都看在眼裡,並且加以學習。由於這件事,我開始對教養方式有些反省。
過往常會以言語說教為主,想把道德規範灌輸給他。
不然,也會花心思陪他看書、電影等,希望潛移默化中達到品德的薰陶。但事實上言語的說教,小孩未必放在心上,反而是自己的行為,小孩都看在心裏,並且仿效。
小孩像面鏡子,反映出自己的樣貌。看到小孩有任何行為,其實應該回歸到自己,若是好行為,維持下去;若是不良習慣,在驚訝之餘,改緊修正。日後你希望小孩如何對待你,你現在就必須這樣對待長輩。
林思妙(高雄市/退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