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研究發現,一種腸道細菌會「跑」到其他器官,引發自身免疫反應,消滅這種細菌可有效降低其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這一發現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新方向。
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統自我攻擊引起的一類疾病。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期刊上發表,在老鼠和人類腸道中一種名為鶉雞腸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的細菌會自己「亂跑」,轉移到內臟等組織和器官,引發自身免疫疾病。另外,研究人員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肝臟中發現了鶉雞腸球菌。
進一步實驗顯示,使用抗生素或特定疫苗能有效抑制這種細菌的生長,可降低其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抑制老鼠的自身免疫。研究人員說,希望將來能通過抗生素治療及疫苗注射等方法,改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