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也許有助於提升醫師的養成訓練並且紓解醫護人員的短缺。阿默德戴著一付數位太陽眼鏡,並且不厭其煩解說這個置入其黑色塑膠鏡框的小鏡頭(可以捕捉高解析度影像)如何改變醫生在手術室的訓練 。圖/彭博資訊
科技也許有助於提升醫師的養成訓練並且紓解醫護人員的短缺。阿默德戴著一付數位太陽眼鏡,並且不厭其煩解說這個置入其黑色塑膠鏡框的小鏡頭(可以捕捉高解析度影像)如何改變醫生在手術室的訓練 。圖/彭博資訊
編譯/林聰毅
科技也許有助於提升醫師的養成訓練並且紓解醫護人員的短缺。
阿默德戴著一付數位太陽眼鏡,並且不厭其煩解說這個置入其黑色塑膠鏡框的小鏡頭(可以捕捉高解析度影像)如何改變醫生在手術室的訓練 。
一年前,這位英國直腸外科醫生運用Snap公司的眼鏡,透過Snap照片分享軟體,引領新手醫生與數百萬好奇觀眾觀看一項疝氣手術。他計畫在2018年將一套「身歷其境」科技引進手術室,這套技術能以即時監督與指導方式來培訓新一代醫生 。
這位醫生因早期採用數位科技及社群媒體而被視為是這個星球上「最受關注的外科醫生」,光是這項Snapchat手術,就有超過200萬瀏覽次數以及5000萬則推特貼文。他說:「我們面臨棘手情況時,都需要支援與協助。」
阿默德這種公諸於世的訓練方法是填補預測在2030年前全球將出現1500萬保健人力缺口的妙方之一。柳葉刀全球外科委員會的報告指出,50億人缺乏獲得安全、負擔得起的手術與麻醉護理,導致每年有1700萬人死亡。拯救這些人命,需要增加一倍的外科人力、或未來15年須增加2200萬名外科醫生、麻醉師與婦產科醫生。
科技創新已使診斷自動化及治療個人化與日俱增,而醫學院也正在將這些科技融入教學。例如,加州史丹佛醫學院正在將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掃描及血管造影等影像,與一套新軟體系統結合,建立一個醫生、病患都能看到與操縱的3D模型。
紐約大學朗格尼衛生學院教育資訊副院長崔歐拉說:「虛擬與擴增等尖端科技可能很快成為標準照護與主流。」
阿默德去年10月運用微軟公司的HoloLens耳機,透過虛擬實境召集了BMI倫敦獨立醫院及孟買Tata紀念醫院的外科醫師,協力為一名腸癌病患開刀。每位參與者都能看到以3D全息圖顯現的腫瘤掃描,而且彼此可以看見對方與交談,宛如一起在皇家倫敦醫院的手術室內工作。
48歲的阿默德是巴茲和倫敦醫學院副院長,這位孟加拉出生的外科醫生,在2016年執行了全球第一個虛擬實境手術,錄影並以360度身歷其境的視頻串流直播。當時在全球142國有5.5萬人觀看這場實況轉播,並在YouTube被下載22萬次。阿默德共同創辦了醫學實境公司,在去年4月開始為外科學員提供一套免費的虛擬互動學習模組。
儘管虛擬實境在健康照護不算新鮮事,但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新興科技報告,這類科技愈來愈負擔得起。以往醫療耳機成本從3萬至30萬美元不等,而臉書公司今年初將發表最親民的VR裝置Oculus Go無線耳機,價格為199美元。
這有助於刺激虛擬實境硬體與軟體的使用,根據Zion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這個市場未來5年每年將擴張54%,在2022年前達到270億美元。
透明市場研究公司指出,數位保健市場包羅萬象,舉凡從健身、穿戴裝置到網際網路諮詢等,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960億美元一路擴張至2025年的5370億美元,但布里斯本的血管外科醫生、皇家澳洲外科學院外科事務總監昆恩說,觀看線上手術無法提供必要的手術訓練,而且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與患者的真實互動經驗。
他說:「僅僅觀看某件事的畫面,實在無法傳授很多。」「你必須能觸摸、感覺與做所有其他事情。」他說,這所澳洲學院不支持串流直播手術,因為有隱私權疑慮,而且可能造成分心與對外科醫生造成壓力。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科技〉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