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AB BA與媽媽咪呀

文/曹郁美 |2018.03.01
1474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ABBA是一支瑞典的流行樂樂團,〈媽媽咪呀〉(Mamma Mia)是他們的名曲之一,後來被改編為音樂劇與電影,成為流行中的流行。一個北歐的樂團為何有如此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他們。

ABBA由兩男兩女組成,團名是取自四位團員名字的首位字母而來,這件事起初被當作玩笑,因為ABBA是瑞典的一家有名魚肉罐頭公司的商標。不過他們直覺這個名字適合國際市場,於是就這麼決定了。並且第一個B字還是反寫,成了A BA,就創新與獨特來說,吸引了人目光。

為了進軍國際市場,他們的歌以英語發音,一九七四年一曲華麗搖滾的〈Waterloo〉(滑鐵盧)不但成為英國樂壇的冠軍歌曲,也打入美國市場,證明他們的策略是對的。經過不斷的試煉,他們再以〈S.O.S〉(求救信號)奪魁,以後的〈Mamma Mia〉(媽媽咪呀)、〈Dancing Queen〉(跳舞女王)、〈Take a Chance On Me〉(給我一個機會吧)、〈Gimme, Gimme, Gimme〉(給我給我給我)、〈Money, Money, Money〉(錢錢錢)、〈Knowing Me, Knowing You〉(瞭解我自己,就瞭解你)……經典歌曲多得不勝枚舉。

他們為何能屢屢締造佳績?一言以蔽之,他們掌握了歌曲的元素:通俗、流行。他們的歌大致分為兩種類型:第一是青春洋溢的舞曲,第二是深情款款的情歌,但也招來「缺乏質感與深度」的批評。後來龐克(Punk)音樂和英國新浪潮運動的發展,讓樂迷感覺ABBA已不再是主流,甚至有些過時,再加上團員之間不合,該團終至一九八二年解散了。

數年後,製片茱蒂克雷梅爾女士費盡唇舌說服ABBA同意,依歌曲意境改編為舞台音樂劇,就可知這些歌曲蘊藏了巨大的魅力。一九九九年,《媽媽咪呀》音樂劇在倫敦首演,接連著瘋迷了英美,也瘋迷全世界,各地票房甚佳,久久不願意下檔。

這還不夠,二○○八年更由英國、美國和瑞典合拍成浪漫喜劇歌舞電影,片名也是《媽媽咪呀》,由影后梅莉.史翠普擔綱。當年六月卅日在倫敦首映,贏得滿堂采;七月四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首映會上,ABBA四人是二十餘年來首度合體出現,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電影是在希臘小島搭景拍攝,藍色海水、白色建築、金色海灘,特別是那座建在山崖上的教堂,每一畫面簡直浪漫到了極點。

ABBA的經典名曲一首一首魚貫而出,有歌有舞有劇情,男女老少穿梭在小島上,讓人真想飛奔至小島度假。

劇中的靈魂人物梅莉.史翠普飾演一位民宿主人、單親媽媽,穿著工人裝跑來跑去,為籌辦女兒的婚禮而忙。全劇演員必須要會唱歌,梅姨也不例外。她會唱歌嗎?別小看了,梅姨年輕時學過歌唱,雖非專業水準,但在劇中亦唱得有板有眼,讓人驚詫她的才華。

聽ABBA的歌、觀賞音樂劇、看梅姨的精采演出,《媽媽咪呀》讓人忘卻塵俗煩憂。您知道「媽媽咪呀」是甚麼意思嗎?相當於我們的「天哪」、「我的媽呀」,是驚歎語、「不可置信」的意思。

以後有人問起你瑞典這個國家有何重要資產?你可以說:諾貝爾獎、富豪汽車(VOLVO)、IKEA家具,還有──ABBA合唱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