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台北燈會看到六隻日本動漫戲偶「皮卡丘」大出鋒頭,受歡迎程度甚至遠遠超過燈節主角「魔力狗」,心中充滿無限感慨,明明就是台北燈節,為何不用心尋找能代表台北或台灣的吉祥物,卻要花大筆經費,落得為人作嫁。
據說這六隻「皮卡丘」的授權費用超過百萬元,這是一筆不小的經費。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官員不是常說要培植本土藝術家嗎?那為什麼不把機會留給本土藝術家,卻花大錢讓外來的動漫戲偶。
邀請來自日本的動漫戲偶,雖然可以製造燈會短暫的高潮效果,但是卻讓台北燈節失焦。
最重要的是,捧紅日本皮卡丘,卻再次讓台灣藝術家失去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這無疑是另類間接打壓本土藝術工作者的作法,著實讓人扼腕。
重用本土藝術家,也許短期效果無法跟皮卡丘相提並論,但這是「植根基」的工作,畢竟有一個開始,才能期待未來源源不絕的收割,如果只想「收割他國的稻子尾」,卻不想揮汗耕耘,台灣的文創就永遠都沒有出頭天。
吳悅(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