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宜蘭多雨,下到天荒地老,讓居民常嘆「生活快發霉」,但因此,雨鄉有特產,潮溼加衣服晒不乾,除溼機居家必備,大雨小雨不斷,雨具好賣,出外騎機車,加掛擋雨風鏡,手把上配雙防風手套,日常生活及食衣住行,都有一套雨天備案。
林姓家庭主婦說,因常下雨,到處溼答答,連綿冬雨,洗好的衣服往往晾到發臭也晾不乾,除烘乾機外,就是除溼機最好用,除溼兼烘衣,搭配電風扇,晾乾衣服超級好幫手,因此,除溼機在宜蘭幾乎是居家必備,且一戶多機到處是。
宜蘭房子的騎樓與遮雨棚特別發達,因為可以躲雨;而在路上,最特別與難令外地人理解的是,來往的機車前加裝俗稱「風鏡」的擋雨板,還配有電動小馬達驅動的小雨刷,機車手把還加裝手套,加強防護。
有高雄搬到宜蘭工作的陳小姐初到,還質疑:「那是什麼?」領教宜蘭雨下不停,才知好用,尤是遇上小雨,或距離近,懶得穿脫雨衣,車前擋雨板遮一下,才明白:「原來這就是雨鄉的特產。」
雨衣與雨傘不可或缺,但天一晴,往往就忘了拿;雨傘常常不見,是很多宜蘭人共同的記億。在文化上,因宜蘭多雨,方文山創作《聽見下雨的聲音》,在宜蘭取景,文史工作者林正芳說,老一輩預測雨天要來,流傳「暗光(夜鷺)飛入山,棕簑斗笠拿來披」,意即雲氣從海吹向山,飛鳥會躲雨,看牠們往山區飛,就知道雨快要來了。
但雨天也有好處,多雨讓地下水源豐沛,不愁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