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長輩探隱私 減敏療法化解

陳玲芳 |2018.02.02
632觀看次
字級
空中廊道的中間有強化玻璃觀景平台,透過玻璃可清楚看見橋下,考驗大家的膽量。 圖/楊濡嘉
農曆新年到,出外遊子返鄉團圓。圖/新華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春節即將到來,不少人想到久未碰面的親戚們逼問「有無對象」、「怎不生小孩」及「工作薪資」等隱私問題,便感到心情焦慮、痛苦。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建議,為人父母者,應利用過年子女回家團圓的機會,先了解他們的近況,再作進一步的關心,沒話找話會造成雙方不愉快。

人們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負面情緒超過負荷,容易發生失眠、焦慮、憂鬱,甚至是自律神經失調。潘建志發現,每年過年後精神科門診量會增加二至三成,為幫助民眾有效面對過年期間親戚逼問的挑戰,他提出「減敏療法」。

潘建志表示,長輩們之所以「哪壺不開提哪壺」,通常沒有惡意,單純是沒話找話講。因此,過年聚會前可利用「減敏療法」練習,也就是先設想情境、研擬問題、準備說詞等方式面對。而對只想炫耀自家情況,毫無同理心的人,最好的應對之道,就是保持禮貌、輕鬆帶過即可。

至於父母與親戚的關心詢問,潘建志建議「搶得先機」,先主動說明目前情況,讓他們多了解自己的想法。

有研究指出,華人傳統節日容易導致精神壓力增加。因此,建議民眾多溝通,多了解彼此處境,別讓原本是全家團圓的好日子,變成身心不適的來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