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善化牛墟早已不拍賣牛隻,擺設販售物品相當多元,農漁百貨全包。圖/謝進盛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善化牛墟已無牛隻交易,但市集不僅沒有解散,且因販售物品應有盡有,攤位數還一路激增,十年前不到五百攤,目前已破千。一般來說,牛墟攤商賣的貨品價格普遍比市價便宜,吸引民眾聚集,假日的人潮更多,狹小巷道,連走路都有困難。
地方文史工作者黃耿國指出,善化牛墟歷史逾百年,日據前就存在,早年交易熱絡,但隨著機械化取代「牛力」,牛隻買賣式微。
因南科快速發展,善化近十年來湧入大量人口,牛墟市集依舊熱鬧,只是現在牛墟不賣牛,而是販售一般蔬果、魚貨,還有少特殊工具、藝品,吸引來自麻豆、大內、西港、安定等鄰近居民來挖寶。
清晨五時不到,善化牛墟已經開張,賣水果的黃大姊說,老家在台南鹽水,她觀察逛牛墟消費者的年齡層,超過一半都是五十歲以上,但近二年假日,也會有在南科工作的年輕上班族結伴來逛。
常來逛牛墟的六十多歲黃阿伯表示,在牛墟購物很舒服,小農自己種植的蔬菜或水果,不但比超市便宜許多,且攤商都比較有耐心,逛起來較沒有壓力,有時還可以跟小農討價還價,讓他「很有成就感」。
「在這裡買東西比較自在。」住在善化牛墟附近的善化胡厝寮、年近七十的王阿伯,常與社區「老伴」一起去逛牛墟,有時候不一定就是去購物,而是一起去外面走走,接觸人群排遣孤寂,若雙腿還可以,還會繼續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