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台幣匯率、存放款利率過低,加上有二百六十億美元海外基金沒匯出,中央銀行擔心,如果投信業者一窩蜂匯出資金,將造成新台幣匯率震盪、物價上漲,因此除積極對新台幣匯率「阻貶」,也進行嚴密「監控」。
央行近日發現不少企業紛紛將外幣存款解約後匯出,加重新台幣貶勢,為防新台幣持續走貶,央行連日進場調節,台北匯市甚至傳出央行拋售美元,引導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升。
昨天銀行間新台幣資金缺口比以往多,使得銀行不得不大幅拋售美元換取新台幣,外匯市場新台幣兌換美元一度大幅升值一點零四角,來到三十三點一三五元兌換一美元。雖然下午盤勢趨緩,但新台幣兌美元仍以三十三點一四八元兌一美元作收,升值九點一分,成交量為十五億二千七百萬美元。
除了新台幣匯率「阻貶」,央行也對金融業拆款利率提高到百分之五,並對基金投資進行嚴密監控。央行策略相當明顯,就是不願意積極釋出新台幣的資金,而是讓有需求者從市場取得,使新台幣利用供需原則持續走升,央行也要求各銀行,客戶的美元買單達到三百萬美元以上,成交之前,必須先向央行通知。
央行最近清查發現,投信業者已申請核准的各類型海外基金上限額度,有二百六十億美元沒匯出,再加上待審的國內投信公司海外基金額度近新台幣二千億元(約六十億美元),成為匯市不定時炸彈。
投信業者指出,單純看央行統計數字,匯市走貶、資金過量外流似乎是事實,但投信基金的上限額度與實際市況存有落差,統計方法應回歸產業現實探討。
業者舉例,一檔全球債券基金,原申請新台幣三百億元,但經過一段時間,部分客戶贖回,額度只剩新台幣一百億元,或不到一百億元,但該基金仍在,不能撤回,央行如果用原先的三百億元上限扣除目前基金餘額,然後指稱業者沒用完匯出額度,這樣統計方法對業者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