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依也 醫生為病人誦經祈福

 |2018.01.05
2750觀看次
字級
黃燕芬從醫之路走得曲折。 圖/蔡容喬

【本報高雄訊】醫師救人是天職,還能不能「再為病人多做一些」?五十六歲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黃燕芬除了看診開刀,下班後常到廟裡為病患誦經祈福,更定期捐款助弱勢。問診、開刀還不夠,「醫者,依也」黃燕芬總想著「再為病人多做一些」,醫生若誓願給病人依靠,病會好得更快。

「明明手術已將骨刺清乾淨了,為何病患還是痠、還是痛?」黃燕芬說,當醫師堅信科學是一切,卻有許多不可抗力的因素難以解釋,他只能謙虛,心存正念、持續助人。曾有位女大生家境不佳半工半讀,趕上課時撞車腦出血,開腦幸運救回一命,卻無力負擔癲癇藥物費用,黃燕芬也自掏腰包把藥費付了。

拜藥師佛 為病人祈求

為了一切順利,黃燕芬在開刀前一晚,會找出病人的X光片,在腦中演練數百遍後才進開刀房;萬一遇到天不從人願,病人恢復情況不如預期,他會去廟禮拜藥師佛,祈求開刀病患恢復良好。

七年前,黃燕芬為一名動脈瘤破裂的八十歲病患緊急開刀,頭蓋骨一鋸開,噴出三公尺高的血,驚險中成功完成手術,但過了一周,病患卻因輸血過多引發呼吸衰竭死亡。當時他已有一百多例開腦經驗,有種「開好是應該的」的豪氣,歷經該事件後,他自責到心悸、頭暈還送急診,檢查不出病因,最後靠宗教力量才重新站起來。

黃燕芬的從醫之路走得曲折,原本已經大學醫技系畢業、當上老師,為了一樁永遠不能了結的心事,他決定三十二歲重讀學士後醫系,四十三歲才取得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執照。

從決定讀醫到當上神外專科醫師,支撐黃燕芬走完漫漫長路的,是他身邊最親,卻「什麼都做不了」的二個人;罹患腦病早逝的妹妹,還有出生時缺氧而發育遲緩的二女兒,也讓他對醫學外不可知的因素更有感觸。

親人重病 卻無力挽回

黃燕芬的妹妹小學三年級發病,接著無法行走,高中時就感染併發敗血症過世。他考醫科原是抱著「要救妹妹」的想法,後來醫科沒能考上,妹妹也走了;十多年後他決定再考學士後醫,也如願當上醫師。因為妹妹,他比一般人更能體會病人的痛苦。

黃燕芬的二女兒出生第一天,就因缺氧臉發黑,入住小兒加護病房。當時在同一家醫學中心擔任住院醫師的他,卻守在成人加護病房走不開,還遇到醫療糾紛纏身,救人無數卻救不了自己女兒,再痛苦只能自己吞;女兒後來雖救回來,卻成為遲緩兒,直到三歲還不會走路。一心想為女兒做些什麼,他翻遍所有醫學文獻仍無解,最後只能對未知及命運釋然。

「趁我還有能力的時候關心人、幫助人,再多做一點」,黃燕芬堅信「醫者,依也」,人是複雜的有機體,即使完全照著教科書走,完成所有正確的治療程序,也有無法預期的狀況發生,然而「病人沒有醫學專業,只能來依靠你,好醫生要很會手術,更應該成為被病人依靠的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