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志霞
小時候,最喜歡收集十二月亮晶晶的卡片,耶誕節的傳奇,充滿了童話的想像,還記得去過村子裡的教會上主日學,為了牧師的小小禮物,我努力地背出當日的金句。
歲末時,與好友們以賀卡互道平安與祝福,一直是最有手感的想念與期待,但是現在已被無遠弗屆的手機所取代,時光不再。
成為軍人妻子後,聚少離多是常態,老伴當年因升階調到外島東引服役,三個月才能休假回台灣探眷,冬季船期常得視天候而有所延宕。突然,回家成為意外的驚喜時,那個冬晚,我倆窩在棉被裡,叨叨絮語,雙足彼此摩踵後的溫暖,抖落一室的冰寒,彌補了久別的思念,也為十二月十八日的結婚紀念日帶來了濃情蜜意。
耶誕節的氛圍延續到孩子的童年,他們會在大門掛上有鈴鐺的花環,裝飾客廳小小的聖誕樹,一閃一閃的燈光讓屋內滿懷歡樂,有時一家四口共度,有時和兒子對影成三人。
春去冬來,兄弟倆在「平安夜」的歌聲中不知不覺的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過節的方式,而我們隨著青春逝去,功成身退,靜靜守候屬於黃昏的霞光,佳音樂聲漸漸遠飄,我有些悵然但也覺得一身清閒。
五年前的十二月十五日,母親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事後,回老家和哥哥們整理父母親遺物,在一張張的照片裡,看著他們從年輕到畫下生命的句點,即便身邊有丈夫、兒子陪伴,我卻有著在花甲之年頓失憑依,成為無父無母孤兒之感,那年的冬天,好冷。
而今,我行經父親六十八歲遽爾告別人世的年紀,他未留下隻字片語,心中無限的哀思,默然的只想輕問一聲「爸,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