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究顯示國內較急需控制PM2.5之地區。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福部國健署與行政院環保署等單位2015年起,合作研究空汙對國人的健康影響,將於1月中正式發表。這份本土研究顯示,PM2.5對於老人與孩童的肺功能呼吸道疾病有影響,也與肝癌的罹患有關,中南部是當前急需控制地區。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郭育良今天受訪指出,除花東地區,台灣北、中、南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大多高於環保空氣品質標準(15微克/立方公尺)。
他說,PM2.5對65歲以上成年人及孩童的肺功能、孩童呼吸道發炎、孩童因氣喘到急診看診、65歲以上肺阻塞患者到急診看診、罹患肝癌等有關;PM10的暴露與腎臟功能降低有關;孕婦暴露於一氧化碳濃度範圍,增加妊娠糖尿病以及胎兒異位性皮膚炎罹患風險。
郭育良表示,國人PM2.5暴露來源以國內汙染源為主,大致可區分為交通排放、工業排放、燃煤、重油燃燒、生質燃燒、鋁冶煉、鋼鐵冶煉、揚塵及海鹽等,其中海鹽水分蒸發後也可能形成PM2.5。
研究也顯示,國內較急需控制PM2.5的地區集中在中南部。空氣汙染標準訂定往往是各界協商的結果,常加入社會與經濟考量,而非單純根據健康效應,建議使用WHO的建議安全值,對健康的保護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