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辛德勒對善行義舉輕描淡寫

江遠 |2007.05.27
359觀看次
字級

高齡九十七歲的波蘭老婦辛德勒獲頒「微笑勳章」,表彰她在二次大戰期間拯救兩千五百名猶太兒童後,近日因景仰而來的訪客絡繹不絕,在狹小的養老院房間內尋找她佝僂的身影,房內擺滿了照片與鮮花,可是,辛德勒女士不見得喜歡訪客。

因為當年從華沙貧民窟中偷偷救出兩千五百名猶太兒童,絕非為了沽名釣譽。就算後來她為了救其他人的孩子,面臨遭到處死的危機,也曾遭到納粹份子刑求逼供,接下來數十年在共產黨政權統治下更受到非人待遇,她都不認為自己有多偉大。

她對自己在二戰時期的義行輕描淡寫,表示這只是「我生存在世界上的理由,不是一個浮誇的榮銜」。

辛德勒女士是一位社會工作者,一九三九年納粹入侵波蘭,大戰爆發後,她便開始為猶太人提供財物與物質協助。當時她冒充護士,帶著象徵團結與融入猶太社群的「大衛之星」臂章,進入華沙貧民窟,那是一個如同地獄一般、飢餓與疾病交迫的囚犯集中地,納粹將波蘭猶太人暫時安置在此,準備隨後運往集中營屠殺。

波蘭一名醫生為她偽造護士證件。擔心傷寒在貧民窟內擴散的納粹份子,樂於讓波蘭的醫療人員處理病患與死者。

她說服猶太父母,如果讓他們的小孩由她偷偷帶離,安置在天主教家庭,存活機會更大。為了以後這群孩子能與親生父母團聚,她將孩子的真實姓名與地址以密碼形式寫在紙條上,並且放入罐中,埋在勒卡斯卡九街一名助理家裡的庭院中。

罐中藏的是這群孩子的真正猶太姓名。

費考絲卡當時是個五個月大的女嬰,辛德勒一名助理將她麻醉,裝進鑿有透氣孔的木箱中,連同箱子與嬰兒放上馬車,一九四二年七月,幸運的逃出貧民窟。

費考絲卡的生母在她的衣服內放入一根銀湯匙,上頭刻有她的小名與出生日期一九四二年一月五日。辛德勒的助手、一名喪夫的天主教助產士布索多娃,帶走了費考絲卡。

時至今日,費考絲卡仍稱已故的布索多娃為「我的波蘭媽媽」,以便與生母「我的猶太媽媽」區分。

有幾個月時間,費考絲卡的母親還可以打電話,聽聽女兒的笑聲,但沒多久後,她的親生父母均命喪貧民窟。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日,納粹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夜襲辛德勒的公寓,逮捕了她。納粹將她帶往令人毛骨悚然的帕威克監獄,很少有人能活著離開這裡。

她遭到刑求,迄今身上仍留有疤痕,但她拒絕出賣合作的夥伴。

一本關於辛德勒女士的傳記中引述她的話說:「我什麼都不願說,我寧可死,也不透露我們的行動。」

波蘭的反德游擊隊賄賂一名蓋世太保的警官,將辛德勒的名字列入已處決囚犯名單中,放她離開監獄。她隱姓埋名,但仍繼續從事救人活動。

現在的她經常身著黑衫,以悼念她的兒子亞當一九九九年心臟病去世。她已不良於行,很多時間都坐在椅子上,然而她仍保有勇氣與幽默感,最近波蘭的猶太教長舒瑞契與美國大使艾謝來探視她,她還曾開玩笑說,晚年她獲得各項褒揚,讓她以為她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當年被辛德勒救出的孩子之一、現年七十二歲的文評家格洛文斯基說:「我記得貧民窟的街道。我記得餓莩載道的畫面,他們身上都覆蓋著淡灰色的報紙。我從未再見過那種報紙。我記得那種恐懼。」

他說:「我的生命是申德勒太太給我的。」

他說:「她絕對是一位優秀的英雄人物。」他並強調,當時只要救一個猶太人可能就代表會被處死,要拯救兩千五百個孩子,需要多大的「精力與想像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