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菁桐國小透過樂器銀行協助,今年暑假在新竹高鐵站演出。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讓都市過多的樂器,在渴望樂器的偏鄉孩童手中飄揚美聲。教育部委託實踐大學辦理〈樂器銀行-樂器媒合維修交換系統資源庫〉,經過1年多營運,今天邀請媒合成功的雲林縣草嶺生態地質國小、宜蘭大福國小及新北市菁桐國小學童演出,展現偏鄉學童有樂器後的學習成果。
許多偏鄉學生原本因為樂器不足,要2個人共用一把小提琴、或3個人用同一把大提琴,有了樂器銀行後,習琴、練琴可更自由。
菁桐國小校長莊見智說,全校目前僅21名小朋友,原本發展陶笛課程,但因難度太低、小朋友覺得沒有挑戰性,興趣缺缺。後來學校教師認為可以發展弦樂器作為特色課程,但師資及器材是大問題。
後來在台灣師範大學介紹下,學校有了穩定的師資,現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琴,還曾到新竹高鐵站快閃拉琴,拍攝的影片獲得藝術教育月微電影金藝獎的最佳攝影獎。
「以前沒想過自己能夠演出小提琴!」菁桐國小4年級學生陳幼甯說,以前他不敢奢望能演奏小提琴,但今年演出後,他對自己更有信心,會持續練習直到畢業。
教育部表示,期待透過樂器銀行給偏鄉小校孩子有更多學習樂器的機會,也希望從小地方推展的「美感教育」,能在這些孩子心中發芽茁壯,成為台灣未來推展軟實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