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女人 堅毅的媽媽

文/李淑欗 |2017.12.17
1421觀看次
字級
右二為媽媽李黃寶玉女士。
媽媽李黃寶玉女士,桃園大溪人。生於一九二七年農曆十月七日,是外婆的第一個女兒。因當時有童養媳的風俗,才幾個月大,就被抱養到大湳。外婆不捨,又去抱回來,但最終,還是留在李家。幸好,祖父母都是忠厚善良的人,媽媽的童年雖然要幫忙操持家務、農事,但,大致上算是幸

文/李淑欗

媽媽李黃寶玉女士,桃園大溪人。生於一九二七年農曆十月七日,是外婆的第一個女兒。因當時有童養媳的風俗,才幾個月大,就被抱養到大湳。外婆不捨,又去抱回來,但最終,還是留在李家。幸好,祖父母都是忠厚善良的人,媽媽的童年雖然要幫忙操持家務、農事,但,大致上算是幸福的。

日據時代媽媽在公學校畢業,成績優異。媽媽說,能進公學校念書,是託大姑的福。因當年大姑媽要帶叔叔上下學,路途遙遠留在學校空檔時,常在教室窗口聽老師上課。課堂上老師提問多無人應答,窗外正確的回應,讓老師忍不住到家中力勸祖父讓大姑媽就學。

祖父礙於家計困難,讓三個兒子讀書已經捉襟見肘,老師一再來勸說,祖父不知如何是好?每每一聽老師來了,就躲到田中,不死心的老師,一再探訪、遊說,祖父無奈,只得應允,故連童養媳的媽媽也跟著能上學。她們成為村子裡極少數讀書、識字的女生。大姑媽長於女紅,替鄉人、親友裁製衣物賺取領用,因而爸媽等人的文具用品多由她購置,爸媽對大姑媽非常感激,每每叨念不忘。

媽媽十九歲和爸爸圓房,二十歲生我。之後,因為爸爸勤務調動,媽媽跟著台北、高雄、屏東、台中,再三遷徙,我小四那年,就換了三所學校。因爸爸的工作異動,常是告知沒幾天就得搬遷,而練就媽媽在短時間內,整頓包裝家中什物速戰速決,乾淨俐落的功夫。

住台北植物園附近時,媽媽每天走路到大橋頭學裁縫。後來,家中食指浩繁,媽媽除了種菜、養雞,雞蛋託對門雜貨店楊媽媽出售外,還幫人裁剪縫製衣服,貼補家用。顧客常拿著日文《主婦之友》、《婦女雜誌》,要媽媽照著書上模特兒穿著的服飾做,因此總看到媽媽半夜還在燈下忙碌,就這樣,變出一件件符合顧客要求的衣服。

為了節省開支,媽媽常將爸爸的舊制服改成我們的外套、長褲,此外,我穿的絲絨長衫、蕾絲洋裝,都是媽媽做的,連孫輩也常穿阿嬤做的衣服,直到媽媽年邁,才購買現成的,卻總沒有媽媽做的穿起來舒適服貼。

六歲之前,我住大湳祖父家,要上小學時,才和爸媽一起住,就讀高雄前金國小,一開始,聽不懂國語,不曉得老師說什麼?筆畫多的字常常裝不進格子裡,爸爸個性急,我的反應慢,所以就催媽媽去上國小附設夜間失學民眾補習班,學習注音符號教我念書。媽媽學了一星期,就因才出生幾個月的二弟,晚上哭鬧不休而作罷。就這樣媽媽靠七天的底子,陪我拼音、認字,後來竟也能閱報看書,不再局限於日文書籍。

民國四十幾年時,軍公教有配給美援麵粉,為了善用這些難得的食材,媽媽跟鄰居外省太太學做麵食,記得媽媽第一次擀麵包的水餃,像包子那麼大,但後來,我們姐弟四人都覺得媽媽包的餃子比外頭賣的好吃。

印象中,每個颱風夜,爸爸都不在家。住高雄時,媽媽曾帶著我們和鄰居一起逃離吹掉屋頂的房子,被附近住磚房的人家收留;住清水時,有一次強風勁雨打破日式宿舍的玻璃窗,風雨幾乎要把屋頂給掀了,我們和媽媽使勁用桌子抵住破了洞的拉門,直到天亮,風停雨歇,人也癱了。有一年除夕,正要吃年夜飯,與分局相連的警鈴一響,爸爸二話不說,穿上警服,立刻出門,待回到家中,天都快亮了。

媽媽個性溫和善良,在祖父家時,和伯母、嬸嬸相處融洽,爸爸曾說:「你們三妯娌比我們三兄弟感情還要好,下輩子可以相約再當妯娌。」離開桃園祖父家,不論爸爸的任所在哪兒,媽媽都能和鄰居和樂相處。在高雄前金,宿舍是兩家人共用客廳,別人常有糾紛爭執,但媽媽和王伯母經常切磋廚藝,爸爸教王伯伯台語,王伯伯教爸爸英文,兩家的孩子都覺得對方餐桌上的菜餚特別好吃。在台中清水,媽媽和與她個性大相逕庭的鄰居馬伯母,隔著圍籬,也能邊做家事,邊話家常。

媽媽老年,隨著孩子搬來台北,不論在我家附近的公園,或弟弟住處旁公園,都常去運動、閒坐,也都有一群婆婆媽媽彼此相談甚歡。最近這一、兩年,媽媽較少出去,久沒見面,這些夥伴偶爾在路上碰到我總會問:「媽媽最近怎樣?身體有好些嗎?」盛情可感。

爸爸幼年罹患腎炎,當時家境困難,沒能得到妥善治療,後因服務警界,力求克盡厥職,也沒能好好調養,以致壯年齎志而歿,那年,媽媽四十一歲,三弟才九歲。媽媽靠著微薄的撫卹金和幫人做衣服撫養我們長大、升學、就業、成家。如今,大弟自中事業有成,公司已交由侄兒接掌;二弟正行,一九八○年,服務於IBM公司,歷經多次裁員,仍能屹立不搖,成為元老級硬體工程師;小弟兆祜,已拿到台大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任職中科院。而我,台北女師畢業,在螢橋國小任教六年,保送師大進修,之後,在中山女中任職二十七年,直至退休。

媽媽不懂教育,只是竭盡心力照顧兒女,只是盡其所能地當好「媽媽」的角色。媽媽的善良、溫和,讓鄰里思念、牽掛;媽媽的聰慧、獨立,讓爸爸沒有後顧之憂;媽媽的堅強、勤勞,讓年幼失怙的兒女順利成長。

二○一七年元月十二日,媽媽圓滿人生的功課,遠離病痛,往生極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