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泰國首都曼谷與東部廣大地區的中泰鐵路歷經多次波折,項目的全線環境評價(環評)終於在日前獲泰國政府正式批准,預計將在四年內完成工程,並在二○二一年開通服務。
【本報綜合報導】連接泰國首都曼谷與東部廣大地區的中泰鐵路歷經多次波折,項目的全線環境評價(環評)終於在日前獲泰國政府正式批准,預計將在四年內完成工程,並在二○二一年開通服務。這也是泰國第一條符合國際標準軌距的高速鐵路。
綜合媒體報導,泰國國家環境委員會於十一月三十日通過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環評二段(帕棲至呵叻段)報告。
另外,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環評一段(曼谷至帕棲段),早在此前已經獲得批準,因此意味著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全線的環評,已獲泰國政府的正式批準。
泰國交通部長阿空四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隨著中泰鐵路環評的通過,預計將在十二月下旬開工,期間也會採取措施,如鋪設防塵網等,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會注意在工程附近的動物之安危,預計將在四年內完成工程,並於二○二一年開通服務。
中泰鐵路是泰國第一條標準軌高速鐵路,造價達一千七百九十四億泰銖(約新台幣一千六百三十三億元),一期工程全長二百五十三公里,設計最高時速達二百五十公里,二期工程則將把鐵路延伸至與寮國(大陸稱老撾)首都永珍一河之隔的廊開府,連接雲南鐵路網。
一旦中泰鐵路完成,加上計畫在馬來西亞和寮國修建的高鐵線路,將成為中國大陸在東協經濟共同體內運輸和物流網主幹道。
泰國前總理艾比希二○○九年已就合作修建高鐵與大陸接觸,其繼任者盈拉亦在二○一三年與大陸簽署被稱為「大米換高鐵」的協議,但帕拉育在二○一四年五月發動軍事政變接任總理後,曾表態不接受「大米換高鐵」。
經過中泰之間多次協議,最終在二○一四年十二月簽署「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卻因融資、沿線開發權等問題發生分歧,此後經過二十次的密集談判,最終在今年九月初簽署設計和監理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