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張武吉台東報導】距今五千三百年,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他生前的最後一餐吃了什麼?到史前館就可找到答案。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科學的考古學」展廳,今天開幕。
「科學的考古學」展廳,即是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帶領觀眾親臨考古現場,從而了解考古學者,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現象。藉由不同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參與考古學者,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同時,「科學的考古學」展廳也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該廳展廳是史前館自開館以來,最大型的新增常設展示,共分十項主題,內容含括一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這是多少年前的遺址?)、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以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了許多精采的考古案例,如距今五千三百年,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他生前的最後一餐吃了什麼;漢墓馬王堆歷經二千年容貌依然完好的利倉夫人,她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同時,展場中更完整呈現台灣各地的遺址案例,有高達八公尺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相關參觀資訊,請查詢史前館首頁http://www.nmp.gov.tw,或洽詢○八九三八一一六六轉七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