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以「綠野仙蹤」故事情結,圍繞角色人物,對應探討人性及特質的比喻方式,來表達展覽特性。正在台灣美術館展出的「綠野仙蹤酖台灣當代藝術的奇想世界」,就是以這樣的手法展現藝術的。
綠野仙蹤,是取自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The Wizard of OZ」的中文譯名,作者法蘭克.包姆以擬人化的方式,將物品與動物變化成各類人物,引導著主角桃樂絲穿梭遊歷在奇異的世界中。故事情節圍繞主角與其他人物的相對應上,以及對人性的探討;透過每位人物性格上的特質,來喻義的手法,正與展品所呈現的象徵意涵類似。
展覽分成二種層面,一個是作品外在形式「奇想」的主題呈現;另一個是作品內在意涵的表達。藉由展覽將虛構的「奇想世界」呈現:有可愛、詼諧、怪誕的藝術品、長著人臉的巨大毛蟲、俏皮可愛的人形獸、攀爬在牆壁上表情誇張的蜥蜴等。
這些藝術品在瑰麗色彩的掩飾下,寓含多重意義,如對自我本性的探討、對生活環境變革的反思、對自然神話的想像或對幸福歡樂的追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