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方濟二十七日抵達緬甸仰光進行訪問,一名穿著傳統服裝的天主教徒兒童,見到教宗立即上前擁抱,表達她的歡迎之意。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周一起展開六天的亞洲之旅,先後訪問緬甸及孟加拉,將分別與緬甸政治領袖會面,洛興雅人道危機成焦點。教宗過去多次主張給洛興雅人「完整權利」,人權組織亦希望教宗能為洛興雅人發聲;但仰光樞機主教與聯合國前祕書長安南均促請他避免使用「洛興雅人」一詞,免得令緊張局勢火上澆油,危及當地天主教徒。
方濟是歷史上首位到訪當地的教宗,有觀察家認為,今次外訪是教宗就任四年來內最棘手的一次,教宗此行勢必如履薄冰。
天主教會促避免提「洛興雅」
方濟周一搭乘義大利航空公司專機飛抵仰光,訪問緬甸三天,傳達「復合、寬恕與和平」的信息。他將會晤緬甸總統廷覺、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以及軍方總司令敏昂萊。他亦計畫與多名宗教領袖會面,並在周三(二十九日)在仰光主持彌撒,祈求和平,預料將有數十萬名緬甸天主教徒參加。其後他將轉往孟加拉兩天,並在首都達卡與部分洛興雅難民會面。
緬甸當地天主教教會已公開促請教宗避免在緬甸使用「洛興雅人」字眼,以免觸動緬甸人的神經。今年八月,被緬甸視為恐怖組織的「若開邦洛興雅拯救軍」(ARSA)於若開邦多次襲擊軍警,緬甸軍方隨即大規模清剿,觸發逾六十萬洛興雅人逃亡到鄰國孟加拉,釀人道危機。
此次訪問早於今年五月翁山蘇姬訪問梵蒂岡時決定,原為對緬甸軍政府結束半世紀獨裁、和平過渡至民主政治表示支持,並確立緬甸與梵蒂岡的外交關係。
緬甸分析人員欽佐溫表示:「作為一個宗教和天主教領袖,意味著他德高望重。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他說了一些話,人們會認為他來插手、好管閒事之徒。」欽佐溫指出:「因此,我認為這需要許多外交和公關方面的努力。」
方濟 素來關注邊緣教區
教宗方濟的斡旋之旅並不被外界看好。緬甸是佛教徒占絕對優勢的國家,佛教徒占緬甸總人口比例近百分之九十達四千五百萬人,信奉天主教的只有七十萬人,人口甚至比緬甸屬少數族裔的洛興雅人更少。梵蒂岡與緬甸在五月才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若他過分指責緬甸政府處理洛興雅人的手法,恐會影響兩國關係,甚至對緬甸境內屬少數派的天主教徒造成不利。
以往教宗屢次不怕介入政治,例如今年九月他到訪哥倫比亞時,便讚揚該國與左翼叛軍達成和解協議。二○一五年,美國與古巴亦在教宗斡旋下破冰,恢復外交關係。
教宗方濟誓言關注在各國國內處於弱勢的天主教徒,自二○一三年上任後他跳過多個西方重要教區,親自任命十餘名邊緣國家的樞機主教,包括天主教徒不到百分之一的佛教大國寮國,以及教徒僅有一萬四千人的東加王國。
另一方面,香港媒體報導,中緬輸油管道今年四月正式營運,起點就設在皎漂,終點設在雲南,是中國減少依賴麻六甲海峽運送石油的重要手段。由於部分發生衝突地點十分接近中國在當地的投資,若緬甸軍方與洛興雅人衝突進一步惡化,恐會影響能源安全供應,甚至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