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畢業作 詮釋觀音慈悲

曹麗蕙 |2017.11.25
1684觀看次
字級
王海玲(左)將退休,推出畢業公演《觀.音》。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在工作或家庭上,遇到困難都會誦念觀音菩薩保佑,希望在這齣戲中能發揚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正能量。」國家文藝獎得主、豫劇皇后王海玲與編劇女兒劉建幗攜手打造新編豫劇《觀.音》,昨起至二十六日將在台灣戲曲中心演出。

《觀.音》是十一月即將從台灣豫劇團退休的王海玲,送給自己的畢業公演,不僅將挑戰體力變男變女變變變,還將與自己過往演出的經典角色如劉姥姥、《香囊記》中的周桂蘭等互動;她說,工作或家庭上遇到困難,都會誦念觀音聖號,盼這齣戲發揚觀音菩薩慈悲的正能量。

「這次要退休了,我想唱一部我想演的戲,就是觀音。」《觀.音》以數位網絡為敘事主題,故事從王海玲用手機下載了一個App,開始進入一個神祕時空……。

「我女兒太讚了!」王海玲說,其實劉建幗開始反對編寫觀音的主題,「因為她認為太莊嚴、沉重,怕寫不好。」後來,王海玲鼓勵劉建幗「怎麼寫都不設限,只要能體現觀音精神就好」。結果,劉建幗巧妙融合王海玲曾形塑過的經典角色,還加入科學元素與科技媒材,導入多維空間、虛擬實境等概念,結合傳統的宗教觀與現代的心靈修行思惟,重新探索「觀音」的意涵。

王海玲認為《觀.音》一劇的主題其實是闡述人們內心的自我探討,科技發達造成年輕世代對於傳統信仰疏遠了,但在生活上、事業上、感情上卻遭遇更多樣的困境,所以她將這齣戲當做是一場「心靈的修行」,也是畢業公演。王海玲說,《觀.音》是她第一百五十二齣戲,自己並不是告別舞台,只是在公職生涯中轉身,「未來我會扮好綠葉角色,繼續為豫劇的傳承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