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江浙名城(5)揚州 文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7.11.24 語音朗讀 21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轉型中的古運河:穿越江都的大運河,晚清以後運河失修淤泥,水道狹窄,民國時期多用來運送伐木和簡單物資之用。唐朝詩人李白送孟浩然時賦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足見揚州在詩人離情中之風華。 江都縣城福運門外的古運河:晚清以後古運河失修淤泥,水道日窄,至民國時期,只能做短期的水運使用,岸邊有居民挑擔取水,附近有醬園店鋪醋醬風味獨到,盛名天下。遠處是福運門,今日江都古城牆已拆除,此照片反映城牆猶存時代的景觀。 江都縣城福運門:民國時期,江都縣城城門「福運門」的城樓上寫著:「大家起來建設一個整齊清潔的新江都」,署名為「江都縣城鄉衛生實驗區辦事處」。民初南北統一後,中國進入快速的發展期,江浙城市四處可見建設標語。 人聲鼎沸的商業街口:民國時期,江都縣城內的商業街, 人潮摩肩接踵,一派生氣勃勃!各式各樣的招牌充斥在街 道上,有桐油漆庄、茶莊,甚至還有當時盛行的營養藥劑 「人造自來血」,其中「德和祥桐油」更是鎮江老字號的 店鋪。街道鋪設了石板路,也出現電線桿等現代化設施, 足見城市規畫的進步。汶河文昌閣故影:民國時期,江都縣城內美麗的水道和屋宇 ,兩岸的民居外皆有堅固的石牆區隔,顯示出鎮江城的城市 建設已臻完備。隋唐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拓,水運商貿發展 興盛。水道遠處是著名的文昌閣,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 1585),其名稱乃取自昌明文化之意,原建在汶河的文津橋 上,如今汶河水道已不復見。此 文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煙花三月雨霧朦朧,揚州瘦西湖堤畔弱柳扶風,景色「蒼翠玲瓏透」,「十里清波皺的水色」,幻化成詩人口中「比那西湖更俏麗,俊在妖嬈瘦」的美麗詞句!揚州位於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口,是蘇北的門戶,這是一座優美的城市,城市格局典雅,居民生活悠閒,商業繁榮、文風鼎盛,集城市生活的各種優點於一身。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吳國在此築邗城,開闢邗溝,連接長江、淮河。三國時代,吳魏爭勝,廣陵一地成為江淮邊防重鎮。隋唐以後,此地稱揚州,大運河的開鑿,成為四通八達的要道,農商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大量作坊,也是鹽、鐵、錢、草、糧的運輸口及對外交流的中心,來自波斯、日本、伊斯蘭、新羅等地的商賈僑居於此,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和經濟發展。 宋元至明清時代以來,雖歷經各朝代的兵禍,名城幾度殘破,但揚州總能一次次的復甦,恢復生機。 除了城市的變遷歷史,揚州城還是個人文底蘊濃厚的藝文古都,名士輩出,孕育了相當多的詩書畫等豐碩成果。 民國時代,揚州受現代商業影響,出現各種新型行業,古老的城池和石板路小巷仍在,但逐漸有了洋房和現代化的設施,居民過著傳統和現代混合的生活。1949年後,由於快速的城市化,舊城牆遭到拆除,老房子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水泥大廈。 近年,文化保護的意識高漲,一些古老的市街得以保留和重建,原來的城門也重新修繕,但古老揚州完整的風貌,卻一去不返,唯有從現存的歷史影像,一窺當時的繁榮盛況! 前一篇文章 【走跳四方一麒麟】 望見世界第一 下一篇文章 【大江南北】 八二三紀念公園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新民國南京1927-1949 (15-8)正義的裁決【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土耳其(5-5) 豐富多彩的手繪歷史畫【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北京(4-2) 民國初年的城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