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高惠宇
美國總統川普結束亞洲之行,專機尚未抵達華府,美國國內已經開始評估他此行是否已重新定位了美中關係。
相比川普上任以來前面幾次出訪,時有荒腔走板演出,國際關係學者們這一次對他與習近平會面的評價,褒多於貶。
十二天亞洲五國行,川普充分發揮了「雙交」藝術,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精明商人的「交易」與「交朋友」藝術。在日韓,雖給了防衛承諾,但重話要求平衡長期貿易逆差;在中國大陸,輕放北韓和南海議題,獲得習近平兩千五百三十五億美元的採購大單;在越南,告訴該國主席,美國願做南海爭議調解人;在馬尼拉,不談杜特蒂隨意槍殺數千毒販,讓這位狂人總統眉開眼笑地為川普唱歌。
川普離去時,各國領導人都帶著笑容歡送。川普也肯定會給自己此行親自打上一個極高分數。回到美國,支持他的民眾會歡呼總統真正做到了「美國優先」,因為他不但帶回北京的採購大單,而且在強調經濟合作的APEC論壇上,高調聲明美國不會再簽署綁手綁腳的多邊貿易協議。
懷疑他的民眾會問:「一次經貿之旅,解決了南海和北韓等地緣政治危機嗎?」而在俄羅斯總統普亭也出席的APEC場合,川普為何公開替普亭在「通俄門」中的角色辯護?
亞洲行之前,各方認為:不斷升高的平壤核武和外交幕僚們重視的南海問題,將是川習第三會的主要議題。兩人見面後,川普先是感謝習近平在限制與北韓貿易和銀行往來上所作的努力,再敦促中國大陸能採取進一步措施,使朝鮮停止核武計畫。川普很給面子地說:「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主席只要努力,就能辦成這件事。」這是商人的交朋友藝術。
川普甚至認為,中美兩國貿易失衡的責任不完全在中國,「有哪個領導人不是在利用對自己有利的情勢為老百姓謀福利?」 並且強調與習近平「非常合得來」。
歐巴馬時代中美時有摩擦的南海問題,也出現緩和跡象。美中皆主張應維護該地區的和平穩定,但中方強調只願根據「公認的國際法」以協商方式解決爭議,意思就是不理會二○一六年出爐的海牙仲裁法庭對大陸不利的仲裁。川普並沒有挑戰。
至於台灣問題,美中應該已經以「一個中國」定調。川普今年二月與習近平通電話時,已經改變剛當選時的立場,表示會奉行一個中國的原則。川習會後,白宮新聞稿與美國媒體皆沒提到台灣,但大陸官方新華社引述了川普的話說,他告訴習近平「美國政府將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研究中美大局的人都在找答案,這次習川會是否意味著雙方基本關係重新定調,兩個大國決定以合作代替對抗,追求雙方共同的經貿利益? 這對剛結束十九大,以全新權力布局,要將中國推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習近平而言,是個好訊號,至少不用分心應付美國常以「民主」和「人權」為藉口的干擾。
這一次APEC峰會上,因迫害羅興雅民族而被批評為實施「種族清洗」的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並沒有遭受各方批評。主要原因當然是美國沒有領頭談論這個議題。
台灣旁觀川普亞洲行,應明白美國追求的利益是甚麼,在兩岸的對抗或競賽中,如果還只是一味對外強調台灣的自由民主,卻無視自己競爭力的下降,無視國際關係正在變化,很難走出一條長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