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許多癌症病人因癌症治療而疲憊、心力交瘁,造成生活品質低落,甚而失去抗癌意志、放棄治療。醫師提醒,藉由「疲憊評估量尺」幫忙,可預防也可改善「癌疲憊」,已有文獻證實,在醫師指導下規則運動或使用中藥提煉物補氣,均能有效減輕疲倦感。
癌症每年新增人數逾十萬人,癌症照護成為愈來愈重要的課題,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和台灣腫瘤護理學會今年首度制訂「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指引主編、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瑞坤表示,逾九成的晚期癌症病人,都有癌疲憊及疼痛困擾,但過去許多患者將疲憊視為理所當然,卻因此在抗癌治療路上累垮。
評量4分以上 影響生活
謝瑞坤建議,癌症住院病人可藉由「疲憊評估量尺」,每日進行一次疲憊評估,門診患者則於每次回診時接受評估。量尺是以零至十分做評斷,零分是完全無疲憊,一到三分是輕度疲憊,而疲憊分數在四分以上,即影響正常生活,此時病人應勇於向醫護人員表達,共同找出改善妙方。
為什麼會有癌疲憊?謝瑞坤解釋,患者的疲倦感可能來自肌肉量流失、化學治療及心理壓力等,尤其愈是晚期的癌症病人,其影響愈大,癌疲憊會使患者不想動,或想動卻動彈不得,生活難以自主;而免疫系統恐隨之降低,產生的健康問題也會跟著變多。
謝瑞坤強調,癌疲憊不只是單純的疲倦,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緩解,臨床也發現,有些病人在抗癌治療前便出現癌疲憊。
謝瑞坤說,醫界致力想改善癌疲憊狀況,尤其希望能預防疲憊發生。他舉例,「規則運動」證實是一帖良方,例如走路或瑜伽等,可維持肌力,但須視病況執行,不應超過體力負荷。
高纖低脂飲食 有助改善
此外,高纖低脂、蔬果、全榖物和大量Omega-3脂肪酸等飲食,也有效改善癌疲憊。若行為治療仍無效果,已有實證發現,包括黃耆、人參等中藥提煉物有補氣效果,經醫師評估後,於癌症治療後施打,有效減緩疲憊感。
「癌症病人覺得累,不是應該的。」謝瑞坤說,他收治不少乳癌患者,因癌疲憊不想再做療程,但接受中藥治療後,疲憊有效緩解,對於乳癌治療也不再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