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仍習慣讀紙本書。圖/新華社
【本報台北訊】二○一○年,電子書技術獲重大突破,各國敲起「紙本書將死」的喪鐘。然而七年過去,電子書沒想像中的夯,紙本書則開始逆襲。世界第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的報告顯示,電子書市占率還不到兩成便開始走下坡,紙本書景氣開始復甦,銷量重新成長。
法蘭克福書展上月中旬落幕,奧地利書業研究機構RWCC創辦人Rudiger Wischenbart受大會之邀提出一份出版白皮書「二○一七圖書商業報告」,報告運用大量數據,對全球電子書與紙本書提出觀察。
報告指出,在美國,三分之二的圖書市場由五大出版社控制。這五大出版社的電子書占比不到兩成,心力都放在紙本書上。德、法是全世界第三大和第六大圖書市場,其電子書比率在百分之一上下浮動,低到甚至稱不上市場。
電子書還沒站穩腳步,便開始走下坡。美國電子書去年下跌了百分之十,紙本書則上升百分之三。精裝本的書籍銷量甚至超越電子書。英國也有類似狀況。
青少年只讀電子書?答案也跌破眾人眼鏡。報告發現,購買《哈利波特》的讀者多為青少年,他們還是寧可選擇紙本書。
電子書開始走下坡,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認為並不意外。他指出,紙本書輝煌不再,電子書又找不到商業模式,「大家都被困在這一個困局」,出版必須找到「破壞性創新」才能找到出路。
經營Readmoo讀墨電子書的群傳媒協理何宛芳則指出,售價飆高是電子書下跌的關鍵原因。三年前,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實施新政策,將電子書定價交回出版社手中,而不能由網站統一定價。大型出版社紛紛調高電子書定價,縮小電子書和紙本書的訂價差距,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電子書和紙本書,從來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者。」何宛芳認為,電子書和紙本書從來不是「誰取代誰」,而是讓讀者在不同情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載具。
聯經總經理陳芝宇認為,紙書不會被取代;有些書需要紙本慢慢閱讀,有些書更適合電子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