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市善化國小昨天展示二幅長三十七公尺、寬五十五公分的〈印象沈光文〉水墨畫畫軸,詮釋明末詩人沈光文在台三十七年歲月點滴,這巨幅水墨畫還是由兩岸善化與寧波師生「各畫一半」接力完成,相當搶眼、吸睛。
沈光文是明朝思想家陸象山門人沈煥後代,萬曆年間出生於浙江鄞縣(寧波),歷史記載,沈光文一六六二年帶家眷買船要到福州,卻被颶風帶到宜蘭,他曾短暫住在府城街上,不久移至目加溜灣(今善化)定居,組織「東吟詩社」,被後人譽為「台灣孔子」。
善化慶安宮祭拜沈光文,主委張志勝等人於一○四年參加「甬台兩地沈光文文化研究─鄞州高端論壇」活動,帶回二幅〈印象沈光文〉長卷畫軸,寧波鄞州區櫟社國小已先完成十七點五公尺,圖上繪有沈光文參加科舉、參與反清復明大業、寧波街景、名勝古蹟等內容。
張志勝帶回剩下的十九點五公尺,由善化國小美術老師鄭至傑帶領學生「接棒」創作,畫出沈光文當年遭遇颶風在台上岸情景、創立東吟詩社與講學過程,而善化火車站旁的沈光文紀念碑、紀念亭也在其中,呈現後人對沈光文敬拜。
兩幅作品,將由兩岸各保管一幅,張志勝等人下月四日前往寧波參加「紀念沈光文四百零五周年誕辰」時,要將其中一幅交給對岸。作品昨天首度曝光。
「看似容易,其實很難。」鄭至傑帶領多名學生一起創作,他說,構思過程研讀許多史料,就花了不少時間,作畫時彷彿走進當時時空背景中,揣摩沈光文如何在陌生的土地落腳等,創作時壓力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