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莫須有的罪名

 |2017.10.30
142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一○八課綱高中國文十五篇推薦選文昨拍板定案,連勝文的曾祖父連雅堂著〈台灣通史序〉,因課審委員認為文內的「番」字有歧視原住民族之嫌而落選。對此,有課審委員認為是「反思教育政策對原住民族影響的經典範例」,但也有高中老師認為,不該以政治考量,讓台灣最經典的歷史文學被消音。

「不只〈台灣通史序〉,所有與『番』有關的文言文,暫時不會出現在推薦選文清單。」課審大會委員、東華大學民族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指出,〈台灣通史序〉內容提及「開山撫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等語,片面美化移墾者的土地開發行為,且「番」字帶有歧視意涵,「理論上,只要國文教師的族群平等素養足夠,就能引導學生『解殖』反思。然而實務上,教學現場好像並未準備好,現階段保守些」。

課審大會委員、學生代表蕭竹均認為,〈台灣通史序〉是以漢民族為主的史觀,文章中未提到原住民因此受到壓迫和對待,如同排灣族詩人莫那能曾說:「你的篳路藍縷可能是我的顛沛流離。」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歐陽宜璋指出,〈台灣通史序〉著重漢人開墾精神,全無統戰意涵。雲門舞集《薪傳》、胡德夫的〈美麗島〉,都是以〈台灣通史序〉的原文,展現舞蹈音樂之美,「選文不該以政治考量,讓台灣最經典的歷史文學被消音」。

一位不願具名的研修小組老師強調,教學過程中,國文老師自然會帶領學生反思和批判,「擔心教師的族群平等素養,就應解決師資問題,怎麼會用教材做範限,搞錯藥方了」。

連勝文對此表示「遺憾」,他說,拿現在的標準去評斷數百年前的台灣現狀,「是莫須有的罪名」,如果連〈台灣通史序〉這樣強調台灣本土及在地觀點的文獻資料,都會被刪除,足證蔡政府的去大中華化史觀的態度有多明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