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晶片大廠高通具有顯著的市場影響力,卻濫用獨占地位,日前已遭中、韓重罰,公平會二年前立案調查,昨日做出決議,此案違法期間長達七年之久,且牽涉我國逾二十家事業,屬情節重大案件,決議開罰二百三十四億元,並要求高通停止上述違法行為,創下公平會有史以來最高的裁罰金額。
美商高通(Qualcomm Incorporated)是全球指標的晶片製造商,在CDMA、WCDMA及LTE等行動通訊標準基頻晶片市場中具獨占地位,但高通卻和國內外競爭同業要求簽訂互不告契約,以拒絕授權專利給競爭同業;對於下游的手機代工商、手機品牌商則分別要求不簽署授權契約、則不供應晶片,以及提供專利授權金折讓優惠,以要求獨家交易。
換句話說,高通身為晶片製造商,卻把手伸至下游,未給下游廠商對等的協商機會,與晶片競爭同業、下游手機代工商、再下游的手機品牌商的商業模式均涉及違法行為,嚴重影響市場秩序。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高通本次違法行為,就是『No license, no chips』。」公平會副主委彭紹瑾表示,高通違法期間持續七年之久,且違法期間,高通向我國事業所收取的授權金總額逾四千億元、我國事業向高通公司採購的基頻晶片總金額約三百億美元,公平會指出,高通的違法行為於違法期間內所獲商品或服務銷售金額超過一億元,屬情節重大案件,綜合考量下,因而重罰高通二百三十四億元。
彭紹瑾也說,中國大陸、南韓分別約處高通新台幣三百零五億元、新台幣二百七十八億元的罰鍰,考量市場、人口因素,我國的裁罰並不算輕。
儘管如此,若高通拒絕罰鍰,我國主管機關恐怕也無能為力。公平會昨天傍晚舉辦記者會說明,媒體屢次問及若高通未繳納罰鍰,公平會如何應對,彭紹瑾僅回應,若高通未繳納罰鍰,將移送法務部強制執行,後續便交由行政執行單位處理。
對於媒體詢問,是否有信心可討到高通的高額罰鍰?公平會官員回應,高通是全球相當大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幾千億元,「應該不至於有罰鍰繳納方面的疑慮」。
全球反壟斷罰金 逼近8百億元
高通這幾年因被英特爾、輝達等同業和大客戶蘋果提告,身陷中國大陸、南韓、歐盟、美國、台灣等國的反壟斷訴訟,罰金已經逼近新台幣八百億元,若再加上大客戶蘋果對其提出的訴訟和潛在求償金額,這三年內,與反壟斷相關的訴訟裁罰和求償金額已經超過千億元,再加上專利授權模式面臨的挑戰,正考驗著這家全球手機晶片龍頭廠。
專利授權金模式可以說是高通的獲利命脈,因為除了銷售晶片外,客戶無論是否購買高通晶片,都要依整機出廠價格的百分之五收取授權費用,占獲利比重高達六成。但因為大客戶蘋果拒繳,已造成高通上季獲利年減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