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光會員信條
1.我們禮敬常住三寶,
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2.我們信仰人間佛教,
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3.我們實踐生活修行,
隨時隨地,心存恭敬。
4.我們奉行慈悲喜捨,
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5.我們尊重會員大眾,
來時歡迎,去時相送。
6.我們具有正知正見,
發掘自我,般若本性。
7.我們現證法喜安樂,
永斷煩惱,遠離無明。
8.我們發願普度眾生,
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佛光山與佛光會的關係十分密切,佛光山代表出家僧團,佛光會則是在家教團。佛光山開山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二十四年後,佛光山體系組織完備,建立現代教團,發展國際佛教,闡揚人間佛法,也促進了兩岸的交流,星雲乃有餘力於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成立了佛光會,提供廣大佛教信眾參與弘法的空間,藉著僧俗四眾的力量,使佛教人間化、生活化、現代化,乃至超越國界、種族、宗派。為使佛光會員大眾於行事有據,乃訂立佛光會員信條,首先歸敬三寶,繼而在信仰人間佛教與實現生活修行上確立方向。第四、五條說明人際關係之修行;第六、七條要求每一會員,必須在自我身心上有所提昇,圓滿戒行;第八條則是佛光山菩薩道場與佛光會會員大眾的總目標││「人間淨土,佛國現前」之實踐。以上八個信條具有「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的精神內涵。深入體會,則行止有據,方向不失,得以培養氣度恢宏,具足胸襟遠見,樂於承擔利人的現代菩薩。
四、佛光會員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
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
慚愧感恩大願心。
《金剛經》云:奉持四句偈的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功德更加殊勝。前二句「慈悲喜捨」、「惜福結緣」,講到時空人際的圓滿連繫,以及物品資源之完善使用、保管,包括能源回收、環保護生,以及彼此善心、善意、善言、善舉之珍惜。
後兩句「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可說是中國八大宗派之菁華。《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永明延壽禪師在《參禪四料簡》中則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從修持實踐為主的禪淨、密行、律儀,到用開發心性的義理慧解,均衡融和其中,因此佛光會員四句偈具有「圓滿修持、究竟美德、如法行為、普遍度眾」等四種特色。
以上所說佛光人與佛光會員,雖細分為二,以區分出家與在家生活在形象上的不同,但在精神理念上,則可謂「人之雙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所以,無論出家、在家,在總體的精神、理念上,必須: 以四大菩薩為楷模,以般若戒法為良師,以悲智願行為力量,以自覺覺人為信念。並且在工作上要能:
1.事分輕重,掌握時效;
2.資源共享,集體創造;
3.不鬧情緒,修口觀心;
4.本分安住,務實行事。
在日常的自我進修與修持方法上,要能:
1.慈悲喜捨,四攝六度;
2.深研義理,正知正見;
3.清淨莊嚴,安貧守道;
4.八宗兼弘,人間佛教。
以上信條、理念、方法,願我佛光人與會員大眾均能切實遵行。下
本文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第十四課(隔周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