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如水或月色黯然,由夜晚的質地決定。這質地,又是由時令地域、賞月人當時心境等因素,在交錯疊加中構成。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夜晚,月光也隨夜晚的變化而不斷演化。月光的魅力,就在這化境中揮灑千秋。
如今的城市,夜晚變得曖昧,燈光如繁花朵朵在大街小巷次第開放,月光被逼迫得有些失色,仿若一個老套而多餘的飾物逗留在城市上空。可閱盡人間冷暖的月亮,以不變應萬變的情態,依然循著自己的軌跡起落。
今生今世的月光,與鄉村走動得更親密、更切近了。也許,月亮之光本就是農曆孕育出來,農曆中經驗著的事物如這鄉村的月光,或許會給村人以一種不可把握的惴惴然,可天意啟迪的農時,繁雜冗累的農事,怎能不感恩於日落月升呢?是這頭頂上的太陽與月亮,引領著鄉村的日子,在亦張亦弛中度過的呀!農曆中的所有事物,就在這陰陽交替中發芽生根、開花結實的,給年復一年的期待勾畫圓滿,或是留下些缺憾,就像虧缺了些的月兒,留待以後的日子慢慢補欠。
在鄉村,一片月光,與一縷炊煙相比,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生活盈虧消長的描述,也是一個無遮無攔地在天空傳播的敏感話題,與城市那邊輻射過來的霓虹與市囂交織,產生著絲絲縷縷的牽連。有夢無夢,一覺醒來,吱呀呀地打開柴門,揉揉眼睛細看,那些在農曆的夜晚翻閱過的情節,已凝結成枝葉間田埂上的晚霜、晨露了。
誰說天機不可洩露?在夜晚的鄉村,月亮正劃過天庭一路播撒著什麼,能否從中聽出看出點玄機,全憑造化和悟性。具這天賜稟賦的人,廣為散布在鄉村各處,若能攏到一起,那撼天動地的本事和力量一點也不弱於城裡人。不信嗎,那就仰首叩問月亮好了。喏,都錄寫在這今生今世、密密匝匝的月光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