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所得稅表現相對不佳,但營業稅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截至第三季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實際收入已突破二千億元。財政部國庫署保守預估今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可超徵一百四十三億元。由於按規定各直轄縣市可按比例取得「年關紅包」,初估明年初中央可撥付約一百三十五億元。
觀察近十年中央統籌稅款僅有在二○○九年因金融海嘯出現短徵,其餘九年皆為超徵,自二○○七年至二○一六年超徵金額約四百八十億元,其中超徵數較高出現在二○一四年、約二百零七億元,今年若超徵數達一百三十五億元,將是連續第四年超徵規模逾百億。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來自國稅的所得稅百分之十、營業稅提撥給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的百分之四十、貨物稅百分之十,以及屬於地方稅的土增稅百分之二十。依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規則,前十個月前十次根據通知撥付金額平均按月撥付各地方政府,到最後兩個月視稅收增減來調整撥付金額。
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有超徵,在隔年一月十五日決算整理後,約在一、二月才會再加碼發放,也是外界所稱的「超徵紅包」。根據國庫署預估,今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實際收入可達二千六百五十九億元,比原本預算數超徵約一百四十三億元。
而其中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實撥金額,國庫署預估為二千五百零一億元、通知分配金額為二千三百六十六億元,因此初估明年初可按比例撥付地方政府,包括全國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約一百三十五億元,但最終仍須視全年經濟景氣及決算結果而定。
根據國庫署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實際收入金額為二千零一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七十一億元。在國稅部分,主要是因營業稅較去年同期增加七十三億元,所得稅與貨物稅分別減少四億元、三億元,屬於地方稅的土增稅則較去年同期增加五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