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日前號召三十位大小義工,到光前溪搶救國寶魚大鱗梅氏鯿。圖/蔡家蓁
【本報金門訊】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前天號召三十多位大小義工,到金沙鎮快乾涸的光前溪、斗門溪,搶救保育類野生動物「大鱗梅氏鯿」等魚類,一群人在大太陽下忙了超過三小時,成功幫一千多隻魚「搬家」,希望牠們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平安長大。
今年一至九月,金門降雨量只有六百一十九點三毫米,相較去年足足短少百分之三八點四,加上正值高粱成熟期,農民大量抽取地表水灌溉,造成光前溪河道乾涸,唯恐珍貴魚種再度滅絕,民眾發起幫魚搬家活動。
「撈魚的時候,要小心點!」金門野生動物救援協會透臉書宣傳,吸引不少家長帶小朋友加入搶救行列,在專業人員引導下,大家穿青蛙裝步入溪中,先移除溪面的布袋蓮,再將魚類撈上岸,辨識分類後,取出大鱗梅氏鯿、鯉魚和鯽魚等本地物種,另有蓋斑鬥魚、吳郭魚、大肚魚等。
協會理事長歐陽夢澍表示,金門是國內大鱗梅氏鯿僅存棲地,隨著入秋、降雨減少,許多溪流水位開始下降,大鱗梅氏鯿棲地面臨乾涸危機。因此發起溪流清整和魚搬家行動,希望將把魚群遷移到水源較豐富的上游,確保生存。
在全世界已絕跡近百年的大鱗梅氏鯿,是初級淡水魚,以蜉蝣動植物為食,生活在河川中下游靜緩水域,活動在中上水層,原分布台灣西部與金門平原河川中下游。一九二○年後再無發現紀錄,直至二○○一年才在金門重新發現,由於族群不斷減少,二○○九年被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