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有道 創造學術、財務雙贏

 |2007.05.20
356觀看次
字級

由於推廣教育涵蓋層面廣泛、商機潛力無窮,因此這塊市場也成了大學兵家必爭之地,紛紛前來和民間補教業者「搶生意」。在各校「共襄盛舉」下,也讓終身學習的競爭市場日益激烈。具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背景的高雄大學校長黃英忠就明白指出「目前的推廣教育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黃英忠不諱言地說,各大學會搶攻推廣教育市場,部分原因還是在於「有利可圖」。他坦言,在教育部補助經費一年比一年縮水的情況下,現在的大學已經不再像是過去那樣可以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閒適日子,而是必須要「自籌經費、自力更生」,加上少子化態勢日益明顯,愈來愈下滑的學生人數更讓高等教育陷入空前的「生存危機」。

為了繼續營運下去,各大學得想辦法另闢生財之道,因此腦筋動得快的學校就把目標放在商機可期的推廣教育市場上,這也是為什麼推廣教育近年來會炙手可熱的原因之一。

而相較於坊間的補教業者,頂著學術光環、具有專業師資與教育資源優勢的大學推廣教育的確吸引不少進修人士自動前來,若再能配合學習需求開設相關課程,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推廣教育著實是一門能幫各大學「貼補家用」的好生意,甚至還因此讓部分大學財務狀況「鹹魚翻生」。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就是明顯的例子之一。一般人或許不知道,二十年前的文化其實是個負債上億元、債台高築的窮大學,為了不讓負債數字往上攀升,校方一天到晚想法子省錢,但光只是「節流」不是辦法,為了改善財務窘況,當時擔任文大會計部主任的張冠群臨危受命接下推廣部主任的位置,開始切入當時各界還不看好的推廣教育市場。

為了吸引學員上門,文大推廣部逆向操作、從觀察學習需求來開設相對應課程,一步步扎下根基。學員人數從起初的不到百人逐年提升,光是去年就突破三萬八千人的學員總數、年收入高達七億元,不但改善文大原本的財務困境,更搖身為校內單位中最會下蛋的「金雞母」,亮眼表現在各大學中領先群雄,就連其他學校的推廣教育主管也忍不住前往文大觀摩交流。

品質控管 成敗關鍵

回憶起過去那段開疆闢土的草創時期,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執行長呂新科表示,文大一路走來,可說是從無到有,而他也強調好成績並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經過整個團隊不斷改革、再進化的心血結晶。而隨著推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文大也很清楚想要繼續持盈保泰,得不斷「更上一層樓」,而箇中要素之一就是良好的品質控管機制。

「推廣教育不像傳統大學教育,只要課程品質一低落,學生就不會再來光顧第二次」負責統籌業務的呂新科一語道出推廣教育所面臨的現實挑戰,因此如何確實做好課程品質的控管也成了各大學能否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

以文大為例,就是透過e化科技與管理機制的緊密結合做好品質控管流程,並進一步延伸出「e—ISO文件流程管理系統」,讓行政運作可以更有效率。例如,為了解學員對課程內容的感想,文大會請每門課程學員填寫意見調查表,並將調查結果電子化,藉由電腦數據反映出課程評價,並對每門課進行檢討與改善,此外也針對教學成效不如預期的老師進行溝通與了解,藉此形成良性競爭機制、確保課程品質不下滑。

而不只是文大力求突破,這幾年辦學成績有目共睹的元智大學也積極追求推廣教育品質的精益求精。元智終身教育部副主任馮明德表示,民眾會選擇大學所開設的推廣教育課程,主要是相信大學能提供良好師資與資源,因此推廣教育教育辦得好,的確可以和大學本身相得益彰,但若辦不好則可能會影響原有的學術招牌,因此各大學必須更加戰戰兢兢,維持課程品質,才能讓推廣教育真正發揮應有的終身學習成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