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少
齊聚一堂共學習
春末夏初的五月天傍晚、華燈初上,正當眾多公司行號員工都已經準備打卡下班、結束當天的工作時,位於台北市建國南路上的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卻正要開始上演重頭戲,一波又一波的上課人潮魚貫湧入這棟十層樓高的現代化大樓內,準備開啟他們另一段「學習生涯」,大樓內人聲鼎沸的熱鬧程度不亞於台北車站旁的知名補習街。
而這樣的景象,不只在繁華的台北都會區可看到,中、南部的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內亦可見到同樣場景,前來上課的學員中涵蓋各種年齡層,除了有剛出社會的年輕上班族,也不乏許多年屆四、五十歲的中階主管。大夥齊聚一堂共同進修的學習景況,讓入了夜的大學校園照樣是「燈火通明」。
隨著時代變化、在「世界是平的」的趨勢下,很多人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技能早已經無法應用於職場一輩子。尤其在長江後浪推前浪、人才輩出的情況下,更讓許多步入職場多年的中階主管也倍感壓力,如何提升就業競爭力也成了延續職場生命力的當務之急,因此「再進修」成為社會新鮮人以及資深上班族首要考量的充電管道。
不只如此,隨著這些年世界各國提倡「終身學習」,更讓進修成了現代人熱門的「新顯學」。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即使與工作無關,不少社會人士仍舊興致勃勃,想要重拾課本、重溫當年埋頭苦讀的學生滋味。
從北到南
各校積極廣開設
在這股潮流下,各大學推廣教育應運而生。近年來,一門又一門的推廣教育課程在大學校園內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無論是老字號的東吳、輔大,還是扮演高等教育體系龍頭角色的台大、台灣師大全都開啟大門迎接這群想要充電再進修的普羅大眾。
這股推廣教育風潮更從北吹到南,位居中台灣的逢甲、靜宜以及南台灣的中山、高雄大學也都紛紛成立推廣教育單位、開設終身學習課程。有趣的是,不只一般公私立大學積極拓展終身學習市場,就連技職體系學校也前來「參一腳」,像是台南科技大學就特別成立研究發展處,設置推廣教育中心,結合學校師資及教學資源,為當地想進修的民眾開啟一道學習之門。
三大主軸
適性向又適興趣
高雄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黃一祥表示,目前大學所開設的推廣教育班主要可區分為「學分班」、「非學分班」、「職業訓練」三大主軸。其中「學分班」有點像是在職碩士專班的先修班,由校內各系所教授擔任師資,上課學員在修習完成一定的學分課程後,將可獲得結業證書或成績證明,等到日後考上在職碩士專班後,將可依學校規定抵免相關課程學分,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不失為兼顧工作與進修的學習管道。
而「非學分班」則提供更多元的選擇,舉凡技能檢定訓練、語言學習、電腦技能、藝術領域、美容證照、運動訓練等都可涵蓋其中。幾乎是民眾想學的,都可在推廣教育班中找得到。
「職業訓練」則主要是與公部門、公司行號合作的職業技能培訓方案,由大學提供師資與教育資源,協助政府與民間進行人才培訓、提升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