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以往聽到健康、保健食品,民眾最常想到的是靈芝、冬蟲夏草、雞精、維生素等產品,但是近年來觀念開始轉換,使用的材料不一定價格昂貴。流行的健康、保健食品包括綠茶、綜合穀粉、優酪乳等,都是保健食品產值中的大黑馬,工業局表示,其中綠茶的產值甚至已經超過了靈芝、雞精等傳統保健食品。
不過醫師建議,健康成人服用保健或健康食品的效益有限,且保健或健康食品無法取代藥物,不如轉換生活型態、規律飲食多吃蔬果,維持天然飲食才是長久之計。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營養保健食品從二○一五年起產值逐漸上升,連三年正成長;工業局指出,去年產值達到七百五十億元。工業局的二○一五年產值分析,雖然傳統的各式膠囊錠狀產值還是居於榜首,第二到第五名都已經是日常食材,分別是綠茶、綜合穀粉、優酪乳與保健用烹調用油。
添加膳食纖維 產值達64億
工業局表示,平價的綠茶飲料,近年靠添加一些機能性素材如菊苣纖維、茶花抽出物等,在市面上造成熱銷。經濟部工業局技正林育諄指出,雖然綠茶飲料平價,但二○一五年的產值已達到六十四億元,打敗了靈芝、牛樟芝、雞精等傳統保健食品。
工業局說,沖泡用的「綜合穀粉」產值也達到六十四億元,因為穀類沖泡飲品主攻「銀髮族」,很適合咀嚼力不佳的老年人。
另外,受到近年黑心油品事件影響,消費者也對烹調用油品愈來愈越關心;其中,以有機與保健訴求的保健油品成長最明顯。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前者是經申請通過衛福部核准,獲得「小綠人」標章稱為「健康食品」,但不論是健康或保健食品,以單純的維他命C來說,成人男性一日以九十毫克、女性七十五毫克,切忌超出一日上限二千毫克,以免引起腸胃不適、腎結石風險。
許多上班族想補充維他命B群提神,但顏宗海說,過量攝取維他命B3、B6會增加肝毒性、神經毒性的風險。不如找到使精神不繼的原因,如壓力來源、生活型態或疾病對症下藥,規律飲食多吃蔬果,同樣能獲得微量維生素,維持天然飲食才是長久之計。
本質還是食品 無法取代藥品
衛部食藥署指出,雖然健康食品由政府認證具保健功效,但本質還是食品,無法取代藥品,有慢性病患者,食用前應詢問醫師,更不可因食用健康食品就擅自停止用藥,甚至延誤就醫。如紅麴、魚油,若患者使用抗凝血劑,不建議同時使用。
顏宗海說,健康成人透過日常均衡飲食、天然食物和良好的生活型態,無須多餘補充保健或健康食品,若有特殊需求,服用保健或健康食品前,應看清楚每件不同產品的服用指示說明,避免過量或錯誤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