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懷桃園縣內的單親及弱勢女性媽媽,慈悲基金會、伯仲文教基金會、人間福報、桃園縣家庭扶助中心聯合主辦「關懷單親、弱勢媽媽溫暖送愛」活動,由家扶中心提供的五個急需扶助之單親媽媽家庭,都有一段心酸史,她們對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唐妹等人的前往訪視關懷,並致送五千元關懷金,雖是杯水車薪,但仍然滿懷感激的謝謝社會大眾的關心。
此次關懷的五個單親家庭個案,可說是縣內目前較弱勢的單親家庭,除了政府單位提供的扶助之外,都是靠不穩定的收入,扶養子女長大,甚至還有祖母代扶育孫子的情形,處境堪憐。受關懷的單親家庭,簡介如下:
鄧媽媽肩挑七兒養育
原本經營汽車材料行的鄧媽媽,因先生生病而結束營業,並獨自擔下七個未成年子女的教養之責。面對債台高築的生活重擔,鄧媽媽並無怨言,只希望能帶給小孩更好的生活。目前七個孩子中,除老大已確認是重度智能障礙外,老二、老三似乎也出現了學習障礙;她的丈夫身體情況也相當虛弱,生活起居上也需要她的照顧。
許媽媽省錢為教育兒
許媽媽與先生自幼都是小兒麻痺患者,為了扶養三個小孩,許媽媽開設家庭美容院,許先生則在傳統市場賣毛巾,兩夫妻的生意,卻因景氣不佳而收入不穩,讓家中經濟雪上加霜。有C型肝炎的許媽媽需定期回醫院看診,為了節省掛號費用,她皆在家中自行注射,她說省下來的掛號費用,希望用來改善三個孩子的教育環境。
饒奶奶獨自育兩孫
自從小兒子過世、媳婦改嫁後,饒奶奶獨自將兩個孫子扶養長大,饒奶奶苦笑地說:「我用老人津貼與中低收入戶津貼,將兩個孫子扶養至高中畢業後,接下來就要靠他們了。」或許是隔代教養的關係,相較於同年齡的孩子,兩個孫子顯得成熟許多,饒奶奶的膝蓋因為鈣化,需更換人工關節,長孫女經常陪同她到醫院就診。饒奶奶雖是暫代母職,但是她對孫子的付出,堪為現在模範母親的代表。
鐘媽媽打零工養兒
遠渡重洋嫁來台灣的印尼媳婦鐘媽媽,因家庭暴力而與先生離婚,並單獨扶養兩個女兒。隻身在台無任何親朋好友的她,僅能在家庭成衣廠打零工,以換取微薄收入扶養兩名子女。只會說客家話的她,學歷不高,中文表達能力也不佳,找工作更是困難,但開朗的她表示,只要體力允許,願意每天到工廠加班剪線頭,多賺些許薪資,以扶養兩個女兒長大並成為社會棟梁。
詹奶奶婆媳共負家計
詹奶奶的小兒子不幸於車禍往生後,媳婦也因無法承受過重的經濟壓力,而留下兩個小孩,離家出走;大兒子也因肝硬化辭世,同時遺留兩個嗷嗷待哺孩子,家庭的重擔頓時落在詹奶奶與其大媳婦身上,目前家中經濟由大媳婦獨撐大局。
詹奶奶表示她自己年事已高,除了照顧小孩、整理資源回收以貼補些許家用外,實在無法給媳婦太多的經濟協助;大媳婦也表示願意付出全心力,讓家庭的生活過得更好。詹奶奶與其大媳婦共同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對於小孩的付出,也堪為現代的模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