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詞探究】杜撰之由來

文/劉丹 |2017.09.21
3087觀看次
字級

文/劉丹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載:「小弟鄉試的那三篇拙作,沒有一句話是杜撰,字字都是有來歷的,所以才得僥倖……」這是高翰林鄉試中舉後吹噓自己三篇八股文均有來歷。其中「杜撰」一詞現指虛構,可是其有何來由呢?這就不得不從北宋文人杜默說起。

杜默,字師雄,北宋和州人。神宗熙寧九年以特奏名獲進士出身,任新淦縣尉。他是道學三先生之一的石介的學生。慶曆二年,石介主持太學,杜默與他辭別還鄉,石介作〈三豪詩〉贈別,詩稱「曼卿(石延年)豪於詩,永叔(歐陽修)豪於詞,師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稱」,故有「三豪」之稱。杜默為詩多不合律,蘇軾等多有詆諷,石介不以詩詞稱其為豪,可見也對杜默的作詩風格不敢苟同。

杜默因其詩風自由,反對循規蹈矩,因此屢次參加科考都沒有中榜。某次,老師石介和好友歐陽修設宴款待再次落榜的杜默時,杜默在席間賦詩一首:「一片靈台掛明月,萬丈詞焰飛長虹;乞取一杓鳳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龍。」

此詩詞多有豪放之情,和對師友的頌讚之意。可是偏偏鄰座一文人卻說此詩後兩句重複用了「取」字,犯詩家忌諱,應改。杜默不接受,他說那是死守陳規的陋習,而詩貴在意境,絕不能以詞害意。

杜默這種寫詩不論韻律的習氣,如放在今日或可稱為現代自由體,但在那個對詩詞韻律極為崇拜的年代,他寫的東西只能「說詩不像詩,說文不像文」,怪不得老師石介也只言杜默「以歌稱豪」。後,有宋人王楙撰《野客叢書》,其中寫道:「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然僕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云者,猶言假耳。」

可見「杜撰」一詞,源於杜默,但流傳至今,世人已無視典故源流。其實,杜默寫詩不是在杜撰,只是性格使然。據說,杜默秉性耿直,不趨炎附勢,幾次京試未中,使他看透了科舉制度的虛偽本質,於北宋康定元年憤然辭官還鄉。在還鄉時,他購得六株玉蝶梅帶回故里,親手植於自家宅前的考塘邊,至今仍有一株存活。

或許只有這株玉蝶梅懂他的詩,懂他的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