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組織十九日呼籲中國大陸快點履行開放國家主導經濟的承諾,並示警若不採取行動恐在自由貿易上引起歐洲與美國的反彈。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十八日批評,中國式經濟發展對世界現行貿易體系是「史無前例的威脅」,美國會有新作為,確保市場經濟取勝,他不忘強調,「貿易逆差有關係」。
賴海哲十八日上午於「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闡述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在貿易上的政策,這也是他上任以來首次與華府智庫互動,一向在貿易談判上態度強勢的貿易代表署,在川普上任後毫不隱藏對多邊貿易體系的不滿,多次劍指中國大陸。
賴海哲說,與過去相較,美國當前在貿易上面對的挑戰要困難得多,都是因為中國;中國在經濟上發展舉國體制,強制外資技術轉讓並扭曲自身市場,這對世界貿易體系的威脅「史無前例」;他還透露,「日本人也非常、非常擔憂」。
賴海哲指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這種民族主義封閉式的「重商主義」處理不妥善,美國須找到新途徑,確保真正的市場經濟盛行,對美國企業與勞工才是好事。他還說,儘管在WTO架構下的爭端解決機制,美國確實有不少案例獲勝訴,但仍有很多例子在美國看來是「站不住腳」。
賴海哲強調,美國的政策仍是積極參與亞洲,將以與各國一一審視雙邊貿易關係方式達成,而「我們給予貿易夥伴的優惠,應該要得到相對應的回饋。」
他告訴外界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川普政府在貿易上會有改變、有新方法且會有行動;他更明白指出,川普政府很在乎貿易逆差問題,「貿易逆差有關係」。
至於USTR目前正對中國貿易進行「三○一調查」,賴海哲低調表示,調查仍進行中,他不願在十月十日向國會報告前、預做評斷。他強調,只有更公平與自由的貿易規則,才對美國有利。
爭話語權 陸想推大宗商品人民幣定價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爭取人民幣話語權,人行官員說,下一步以原油期貨人民幣計價結算為起點,支持大宗商品期貨產品採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繼續推動跨境貿易及投融資活動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中國大陸官方爭取人民幣話語權,人民幣二○一六年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大陸官方在外貿統計、直接投資統計和國際收支統計等方面也開始公布人民幣統計數據,而非國際通用的美元統計數據。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潘宏勝十八日出席在浙江舉辦的首屆世界油商大會作以上表示。
他說,目前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是主要計價結算貨幣,美元在交易中的使用占比超過百分之九十。近年來,中國大宗商品需求量等均居全球首位,但大多數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價格變動。潘宏勝說,從企業反映來看,在國際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多元化的趨勢下,在油品等交易中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有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