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報九月十七日頭版的一則報導,「女人當家……每人可支配所得更高」,光看標題就非常引人注目。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男性經濟戶長(男人當家)的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高於女性經濟戶長(女人當家)的家庭,但是卻也發現男人當家的家庭,每人可支配所得,反而略低於女人當家的家庭。
主計總處對此現象提出解釋:「可能」代表男性擔任經濟戶長的家庭,多為雙薪家庭、戶內人數較多,和家人共同撐起家計;女性擔任經濟戶長的家庭,女性「可能」未婚或是離婚,戶內人數較少,由自己負擔生活開銷所致。
個人覺得主計總處的解釋,似含有性別偏見的推測,應該就所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再提出具體根據的推論比較適當。經過統計分析以後,也許更能精確判斷家庭經濟的負擔,落在誰的肩膀。
主計總處發現「女人當家的家庭,每人可支配所得是三十三萬二千元,男人當家的家庭,每人可支配所得是三十二萬一千元」的現象,就推測女人當家的家庭中,女性「可能」未婚或是離婚。似乎應提出更有說服力的統計依據。
吳欽杉(高雄市/南華大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