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梅勝傑大樹報導】二十名來自巴西、智利、法國、瑞士等十餘國記者,在外交部國際傳播司陪同下參觀高雄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也向大眾簡介佛教歷史,以及佛教在各地的發展與現況。
由於許多記者從未接觸佛教,當他們看到佛館內充滿著文藝化、國際化、科技化、生活化的軟硬體施設,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一行人一再延宕行程,只為爭取多一點時間認識人間佛教。
巴林《每日海灣時報》資深記者Raji Unnikrishnan好奇「國際佛光會的成立意義與在佛教扮演的角色」,慧倫法師指出,佛光會會員是在共同佛教的信仰裡,在落實三好、四給的同時,達到五和的願景。
巴西《利亞人郵報》體育版主編與《這裡日報》總編輯李奧納多,則提問佛教的觀念。慧倫法師不但解釋佛教緣起法,並強調佛陀若出生在現代,相信他也會透過電腦、手機來學習知識、弘揚佛法,但他並不會因此沉迷甚至是被它所用,「沉迷是產生煩惱的因,透過學習覺醒的教法,可避免進入迷執的煩惱狀態」。
印度資深助理編輯Prasant Kumar Sahu則提出原始佛教與印度的問題,慧倫法師指出,佛教源於印度,因為佛教有「平等」的精神,且相信每個人都有佛性,因此佛教如今才能發展為世界性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