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媒體訪問團於佛館內合影。
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梅勝傑大樹報導】新馬媒體訪問團一行人,昨日參訪佛陀紀念館,並與館長如常法師會面,專注聆聽館長介紹佛館建築、大師的設計理念等,新馬總住持覺誠法師、副館長永融法師在場陪同。
如常法師說,大師以建設佛光山經驗,設計喻佛法於建築的佛館,並播解說佛館不收費背後的故事,是奉行「十方來,十方去」的理念,並且法師一人兼做二、三人之事,將此深心奉塵剎的精神,令在場者深為動容。
覺誠法師表示,從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的清淨教法,到現代蘊含佛法的建築,再回歸佛陀本懷,相信佛法必會遍傳世界五大洲,大家要盡善媒體的力量,做真善美且值得分享的報導。
《新明日報》記者余思遠詢問佛館的保安如何維護?如常法師說,剛開館時曾經也非常擔憂佛牙舍利,每天晚上都有兩位法師護衛,大師知道後說,人能弘道,而非佛牙,信徒是因景仰佛陀而看重佛牙,徒弟們才放下擔憂。
《星洲日報》記者許俊傑提問地宮文物的意義?如常法師表示,地宮文物從極便宜到貴重物品都有,但地宮的意義在於讓後代知道這個時代的歷史狀況。目前接受的入宮文物,也以這樣的價值為要。
副館長永融法師說,佛陀的地方自然有其光明,這裡的建築物只是貼普通的壁紙,經燈光照射呈顯出金碧輝煌的氣勢;大佛以大自然的彩霞為背光,四季各有不同風采,值得大家經常來佛館感受。
對藝術深有素養的黑土設計所創辦人莊家源表示,原本認定佛館是一般紀念館,沒想到看到建築的大器與細膩,內心竟深深被震懾,也自然生起謙卑心。他甚至已經把佛館的照片line給信天主教的好友了。
會後一行轉往藏經樓,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解說樓中牆面所鐫刻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其中蘊含佛法、中華文化及佛光山宗門思想,並為訪問團講解文字義涵。
團員表示很開心,此行是值得讚歎的旅程。佛教文摘社義務總經理李俊鴻指出,愈了解星雲大師對佛法的貢獻和成就,對於自己遭受的挫折和困擾,「就變得輕如鴻毛,很容易便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