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勞夫(左)和南西.葛里爾(右)發現,抱了鱷魚後再去賭博,就會想賭大一點,榮獲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Ig Nobel)結果出爐,其中有人研究貓是液體還是固體;抱了鱷魚後再去賭博,賭徒下的賭注會更高,奇特的研究令人笑翻,而提出這些「深奧問題」的科學家均獲獎。
各得獎人更可獲得十兆獎金,可惜是辛巴威幣;辛巴威通膨極為嚴重,十兆幾乎毫無價值,等於廢紙。
由《科學幽默雜誌》發起的「搞笑版」諾貝爾獎,主要鼓勵奇特和想像力,激發人類對科學、醫學和科技的興趣,獲獎者的研究都非常奇特。
其中,法國研究員法丹在網路看到貓咪能把自己塞進玻璃杯、水桶中的照片後受到啟發,二○一四年發表「一隻貓可以同時是固體和液體嗎?」的研究報告。他以數學公式得到結論,即跟年紀較大和較懶惰的貓咪相比,活力充沛的小貓軀體更柔軟。
此外,經濟學獎得主洛克勞夫和葛里爾,研究鱷魚如何影響賭博決定。他們針對澳洲昆士蘭一百零三人進行實驗後發現,賭徒抱了鱷魚後,下的賭注也愈高,因為他們的大腦會將抱危險動物的興奮感,曲解為帶來幸運的象徵。
得獎人之一英國物理學家希斯科特,對獲獎大感興奮。他的研究早在一九九五年進行,量度了兩百名老人的耳朵長度,發現他們不單耳朵較大,而且在三十歲後耳朵每隔十年都會長約兩毫米。女性的耳朵也會隨年紀而增長,但較男性細小。
和平獎則花落蘇黎世大學的普漢,他發現長期吹迪吉里杜管(澳洲土著的傳統樂器)有助病人調整呼吸,改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