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導】極地冰原由於太陽入射角小,氣候長年都在零度以下,生物樣態也較單調。澳洲國立大學和紐西蘭學者在日前發表最新發現,南極羅斯島(Ross Island)冰原下有個高溫達攝氏二十五度的洞穴,也有找到藻類、苔類與微小動物的DNA痕跡,不過不前這組DNA還沒定序,所以尚未確定是什麼物種。
研究團隊領導人弗拉瑟博士表示,團隊於南極羅斯島第二大的埃里伯斯火山下發現,有個因火山噴發後受蒸氣影響構成的洞穴,並表示,溫暖的環境會使孕育多種生物,除了藻類、苔類之外,其中一組DNA的序列組合看起來像是節肢動物,有可能是蜘蛛。
弗拉瑟透露,目前不能確定牠們是不是洞穴中的「原生物」,也很有可能南極風或其他生物把動物屍體帶到這洞穴,而採集到的物種並非「原生種」;「如果確定這些DNA是這裡的特殊物種,就代表這區的生物早已存活得比我們想像的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目前正積極尋找『活體』的原因。」
英國南極調查局和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科學家阿什頓(Gail Ashton)曾發表一項研究,地球暖化會影響極地圈的生態,部分海床生物,如苔癬動物或管蟲,當氣溫升高攝氏一度時,數量就會增加一倍。因此科學家下了一個結論,暖化造成的升溫,會讓生物流失多樣性,也許對環境帶來空前絕後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