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世大運及國體法給台灣的啟示

文╱蘇嘉祥(資深媒體人) |2017.09.08
1504觀看次
字級

文╱蘇嘉祥(資深媒體人)

台北世大運上個月底閉幕,東道主中華代表團勇奪二十六面金牌,在「獎牌排行榜」上躍居前所未有的世界第三;運動會後辦理勝利大遊行,立法院趁「民氣可用」,快速三讀通過《國民體育法》,台灣體育前景一片光明。

這次世大運在我國體育史創下許多紀錄,除了在競技場上,將我國在大學階段的體育總實力推到世界前端;進場參觀的運動迷一天比一天多,體育場館出現前所未見的「多館同時排長龍」盛況。

英雄們遊行時,台北市萬人空巷、夾道歡呼,八月形成一個歡樂的「體育嘉年華」,全台出現少見的舉國歡騰,讓人興奮不已。

本屆世大運雖然有一些瑕疵,但是總體來講收穫甚大,我們在閉幕後回顧:一、競技比賽。二、運動產業。三、體育設施。四、學校體育。五、全民運動等五個層面,發現有許多收穫。

在競技場上,中華健兒比賽時締造傲人的舉重世界紀錄,標槍亞洲紀錄,田徑一百公尺拿到萬人矚目的金牌,體操男子鞍馬封王,羽球包辦五金、網球得到四金……,這幾個奧運項目比賽的金牌饒富意義。

鄭兆村的標槍射出九十一公尺三六,超越去年里約奧運的金牌得主成績;舉重女將郭婞淳的挺舉一百四十二公斤,更創造新的世界紀錄,象徵我國選手在未來的亞運、奧運擁有更多的奪金好手。

中華代表團得到的二十六面金牌,除了滑輪溜冰不是奧運項目外,武術只列在亞運,其餘田徑、羽球、網球、舉重、跆拳道都是奧運比賽種類;這批在大學階段選手,除了有世界頂尖的「世界球后」戴資穎、女網詹詠然與詹皓晴等名將,也有許多新銳精英展現資質優異,希望妥善培養,日後必定可以為國爭光。

台灣從沒有辦過類似奧運的大型綜合運動會,賽前大家對包含「運動管理」的「體育產業」這一塊有點擔心,但是半年前接受各國選手報名,到選手村開門、機場迎接選手,輸送選手到練習及比賽場館,世大運組委會通過考驗。

我國有過七十多年辦理省運、區運、全運會的經驗,每一次區運、全運比賽的參賽人數比世大運還多,但是品質差很多,這一次完全不一樣的運動會行政管理、賽會營運進步很多;當世大運選手表現優異,觀眾蜂擁而至時,各場館的觀眾席動線規畫、維安控制,也都因為有事前準備,安全過關。

談到運動場館設施,原先讓人捏一把冷汗,大巨蛋的難產,讓許多人擔心開閉幕典禮主場館闕如,游泳館的不符規定,網球中心的興建期程也有延宕……;但是開賽以後,除了一些小毛病,基本上運動設施也還不錯。

花大錢辦運動會,總會留下許多大型運動場館,這次賽前規畫盡量做到不浪費,所以在南港展覽館辦體操、擊劍,在花博爭艷館辦撞球,並且借用到新竹清華大學、陸軍專校體育館,更在國立體大的小巨蛋體育館搭建建游泳池,簡樸但標準的場館讓人耳目一新,環保又不失體面,也符合大學生運動會的理念。

《國民體育法》修正條例快速通過,意謂國會藍綠民意代表都正視到體育重要,有心利用這個勝利氛圍,重整我國體育環境,可能有些地方不夠周延,但是台灣難得在內鬥熾熱時,出現「愛體育」的共識,我們樂見其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