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中學生一字排開接受「愛,旅行,為愛啟程」團隊義剪,省去舟車勞頓,直呼「很感謝」。圖/許政榆
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中學生一字排開接受「愛,旅行,為愛啟程」團隊義剪,省去舟車勞頓,直呼「很感謝」。圖/許政榆
【本報綜合報導】桃竹苗山區部落大多欠缺美髮店,居民要剪髮得花一小時車程,非常不便;「愛,旅行,為愛啟程」義剪團隊日前到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中為一百多名學生義剪,學生直呼「很感謝」。團隊發起人石佳惠是台東原住民,對偏鄉部落資源不足「非常有感」,因此選擇服務偏鄉民眾,未來更希望「剪到國外」。
桃園市復興區沒有美髮店,居民得搭車一個多小時下山剪髮。苗栗縣泰安鄉也沒有美髮店,縣議員黃月娥說,居民會到大湖、卓蘭或台中東勢剪髮,車程也要半小時至四十分鐘。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有兩家理髮店,但有些部落較遠,剪髮還是不便。
發起人也是過來人
石佳惠趁著國中小開學日,率團隊到介壽國中,為一百多名學生義剪。九年級學生洪曉君說,平常要剪髮必須搭車到大溪、中壢,一次要花三百到四百元,這次有義剪設計師來學校,「很感謝他們」。
石佳惠從事美髮業十八年,她說,早期花東地區很少美髮廳,「剪一次頭髮要存錢很久」。她開業後,和宋韋岡等設計師好友展開每年一次的環島義剪。
從最初的八人團隊,到現在二十多人,這支以「愛」為出發點的環島義剪團隊,由全台各地設計師組成,環島以外的時間就舉辦單場義剪。團隊挑選的地點,都是沒有美髮店的部落、鄉鎮,「希望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團隊成立三年多來,到偏鄉部落、育幼院、養老院義剪,已經為上千人剪過頭髮。
令石佳惠印象深刻的,是花蓮太麻里秀林村育幼院,那裡的老師每三個月到半年得帶著二十、三十名小朋友搭公車一個半小時下山剪髮,十分辛苦,讓她在義剪時感觸很深。
石佳惠說,環島義剪的頭兩年全是自掏腰包,找設計師義剪不容易,接洽的機構還會質疑「妳是哪個義剪單位」,讓她相當挫敗。
但在過程中,她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幫助人,也希望藉由揪團義剪,讓各地設計師以輕鬆旅行、聯誼的方式增加互動。每次環島義剪,石佳惠還會帶著讀國小的女兒,讓她和育幼院孩子互動、玩綁辮子,彼此交流。
明年帶隊前進蘭嶼
石佳惠說,目前團隊大多在台灣本島義剪,明年將號召三十或四十位以上設計師,到蘭嶼展開三天兩夜的義剪服務。她發下宏願,未來希望能剪到全世界,用美髮技術幫助國外的偏鄉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