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昨天表示,稅改顯著提高綜合所得稅扣除額,是「有感減稅」,既符合一般民眾期待,也解決過去租稅結構「劫貧濟富」問題。
綜所稅最高級距下降,對於富裕階層也是大幅降稅;而調高營所稅,政府才有「重新分配」空間。
周雨田說,這次企業營所稅從百分之十七提升到百分之二十,預料企業會有反彈;但營所稅調升,有助政府有較大空間去做「重新分配」。
周雨田表示,雖然本次稅改方案提高企業營所稅負擔,卻也將企業保留盈餘課稅從百分之十降到百分之五,這有助企業支持稅改。至於有企業主張,保留盈餘稅應該直接降為零,周雨田認為,如此企業可能就不分配股利了,會造成資本分配有扭曲現象。
外界也關切,股利所得的內、外資稅率仍有很大懸殊,中經院院長吳中書替外資緩頰;吳中書說,內外資成本計算不同,外資在台課稅,回國還要再課,以國際競爭力平等角度看此稅務規畫才較適合。
吳中書說,台灣整體稅賦的負擔並不高,在國際上屬後段班,但稅的結構很重要,若對有資源者課很高稅,但資源在國際上是流動的,所以課稅機制上要務實,現階段要把餅做大,把誘因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