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規畫斥資十億元在花蓮廠發展「深層海洋水」的計畫,幸福水泥、中油、台鹽等企業也競相在花東海岸投入「深層海洋水」的開發及運用,一場在東海岸將引爆的「海水戰」正蓄勢待發。
深層海洋水被重視,主要是因處於深海,陽光無法穿透行光合作用,沒有浮游生物,水質具有終年穩定在攝氏十度低溫的特性,乾淨清澈無病原菌且含豐富礦物質、營養鹽及微量元素。它不同於市售所標榜取自海水的各種瓶裝飲料水,日本官方對深層海洋水的規範,是必須取自於海平面二百公尺以下的潔淨海水,除取水深度要夠外,還要考慮到和陸地間的關係。例如有廢棄排放入海的海域就不能列為取用範圍,台灣東海岸緊鄰的水質,經海洋大學採樣分析確認,花蓮廠離岸二公里多的水深達六百公尺,水質條件和日本高知縣相當,是少數具開採價值的理想地點。
「深層海洋水」除可作為飲用水外,還可用在冷房空調、農產品生產、高附加價值藻類水產養殖,以及培育種苗培育、健康美容醫療的相關產品等,在日本,和海洋深層水相關產業的產值高達新台幣一千八百七十億元。
海水取之不盡,台灣生產深層海洋水 看似一本萬利,事實上,潛在的風險卻難評估。例如深層海洋水取水口管線要深入海平面以下三百七十四公尺處,且管線要在深海固定,全天候生產不受海象及天象影響,這些都須有足夠的開發技術。其次,花東地區發展腹地不夠大,運輸與成本問題都待克服。
免費的海水資源隱藏著龐大不可知的開發費用,這一場海水戰,最後的成功者將是屬於擁有開發技術與懂得行銷整合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