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巴西製造業者紛紛將工廠遷往鄰國巴拉圭尋求較低稅率並減少法規束縛,已陷衰退的巴西經濟進一步跌入失落的十年。除街頭乞丐增加、基礎設施破舊,政府更大砍教育與醫療研究投資,十四歲至二十四歲青年中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失業。
數百萬勞工在空前的高等教育熱潮中花費時間、儲蓄以及公共補助,將學位轉換成職業的機會卻愈來愈少。
巴西有紀錄以來最嚴重、長達兩年的經濟衰退於第一季結束,造成一千四百萬人失業,其中大部分的是年輕勞工。
最近畢業的學生在支付學貸和獲得工作經驗之間掙扎,讓這些曾經被視為經濟成長引擎的年輕人變成拖垮巴西經濟的累贅。
官方數據顯示,巴西年齡介於十八至二十四歲的勞工大約有四百五十萬名,大多數擁有比父母更高學歷的人第一季時仍無業,比率為所有年輕工人的四分之一。
十四至十七歲的青少年勞工收入通常是貧困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然而這部分的失業率已經飆升到百分之四十五,使得整體失業率飆升到近百分之十四。
根據聖保羅大學有關的研究機構Fipe報告指出,二○一四二年至二○一六年,沒有完成高中或大學學歷便就業的勞工數量下降百分之四。
研究公司Instituto Locomotiva的負責人梅李爾斯表示,如果年輕一代放棄投資教育,然後經濟開始復甦,律師、醫師和教師等職位將出現短缺。
製造業外移 巴西經濟雪上加霜
《華爾街日報》報導,原本貧窮、獨裁鎖國與走私猖獗的巴拉圭自二○一三年推出獎勵措施後,吸引許多外資進駐,尤其吸引巴西企業前往設廠,生產玩具、摩托車等出口產品。例如巴西家族燈具製造商Koumei去年就遷廠至巴拉圭,聘雇約一百五十人,因為他們已厭倦巴西的高稅率與繁苛的勞基法。
這個南美洲最大國家一度是華爾街的新興市場寵兒,但隨著商品榮景落幕、政府緊縮支出,過去三年經濟已萎縮百分之七點二,迥異於二○一○年成長百分之七點五的輝煌期。失業率逼近紀錄高點,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也降至二○○九年來低點,預算赤字徘徊在相當於GDP約百分之十的水準。
儘管巴西總統泰梅爾試圖振興經濟,但愈滾愈大的貪腐醜聞令他分身乏術。
巴西在世界銀行今年經商環境報告的一百九十國中名列第一百二十三名,落後於烏干達與埃及。企業指出,巴西能源費用高昂、進口稅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五、法規使企業聘僱與解僱都很困難,甚至鼓勵員工控告雇主,這些規定都扼殺企業動力。
相形下,巴拉圭總統卡提斯二○一三年上任後為製造業者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包括廉價電力、鬆綁勞基法、零進口稅,且僅對出口成品課徵價值百分之一的稅率,迄今已吸引近百家外資企業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