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蔣本基 台大環工所教授
二十一世紀全世界面臨全球化過度發展、氣候變遷及公共治理弱化所產生的諸多問題,包括:能源、溫室氣體、潔淨水資源、糧食安全、環境汙染、資源耗竭、貧富不均、物種生存威脅,及經濟發展失衡與金融失序等。
為推動低碳之理念與措施,旅遊觀光產業帶動「綠色生態旅遊」之發展,主張「友善環境」與「追求保育」旅遊方式,降低遊客所進行旅遊活動過程中所造成之碳排放量。
近年來國內觀光旅遊活動增加,觀光設施卻缺乏整體規畫考量,而且配套硬體建設與軟體措施仍未臻完善,因此,旅遊產業碳排放量高、觀光活動產生大量廢棄物、文化社會資源因遊客增加而消耗迅速等,造成許多衝擊。
此外,低碳發展受交通運輸與運具使用影響,且再生能源推廣仍有技術與經費上之限制,大眾觀光缺乏深度體驗與環境教育,失去地方發展其自然與文化特色機會,影響地方經濟。
發展「綠色生態旅遊」應整合跨領域永續理念,包括:「再生能源」、「綠色運輸」、「低碳建築」、「綠色農業」及「綠色生態設施」等行動計畫;同時,建立智慧旅遊經營管理,加強環境教育與訓練,並建立伙伴關係及結合地方創意。
一、「加強再生能源使用」:
推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設置,結合國土與旅遊空間規畫,探討區域再生能源整合利用之可能性;建立整合性再生能源國土規畫系統,建構綠色經濟與低碳國土空間規畫;結合社區旅遊,設置生質能源示範廠,加速生質能源應用。
二、「建構綠色運輸體系」:
推動低汙染交通載具(觀光巴士、電動自行車/機車等),落實運輸系統零汙染化;建構安全交通路網,改善步行與自行車使用環境;加強運輸需求管理,健全公共運輸環境;建置智慧型運輸系統,提升公共運輸通量。
三、「推動低碳建築」:
結合觀光景點與綠建築設立,局部修繕舊建築,新建築採用綠建築理念與工法;設置雨水收集設施、收購資源回收物、增加回收資源宣導;配合廚餘回收與汙泥處置、發展生質能產生沼氣。
四、「推廣永續綠色農業」:
發展精緻農業,結合農村深度旅遊模式,創造優質生活環境;提高農業經營效率,強化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維護環境資源,促進生態和諧;遂行良好農業操作/有機/生態農法,講求公平貿易;提昇農業生產力,維持農產品衛生與營養。
五、「建構綠色生態設施」:
利用植栽、土壤等天然元素來治理水,整合健康都會環境於社區旅遊;維護原生物種與自然生態循環,規畫設置低衝擊開發設施,包括:植栽滯洪單元、雨水回收系統、透水鋪面、人工溼地等,減少逕流雨水量。
六、「智慧旅遊經營管理,加強環境教育訓練」:
強化觀光硬體設施維護,結合智慧雲端技術,及時分析旅遊地觀光資訊;建立觀光軟體經營管理,推廣觀光服務低碳行動;加強師資引入與專業人才訓練,提供地方賦權,推廣環境教育。
七、「建立伙伴關係,結合地方創意」:整合中央至地方各部會與相關民間產業間相互的配合與資源,推動節能減碳措施或低碳觀光;地方低碳組織發展、異業結盟、及低碳信託制度;規畫生態旅遊遊程、落實解說教育、以及旅遊經營利益回饋地方。